为什么要三年后立碑 三年后立碑的原因

1、在《弟子规》中提到:“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说这三年,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他们活着一样 。如何做到对待他们如同活着一样呢?古人认为,就是不要立碑 。这里要说说立碑的作用,立碑是为了替死去的父母设立后人拜祭的牌位 。墓碑一旦立下去,就没办法做到“如事生”了,也就破坏了规矩 。
2、三年立碑的文化来自孔子在《论语·阳货》中的这一段话:“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为什么要三年后立碑 三年后立碑的原因】3、这句话简单来理解就是,父母需要抚育我们从出生到能独自行走,脱离父母的怀抱,需要三年的时间,父母丧三年,我们应该把父母抚育的这三年时间还给父母,我们需要和父母照顾我们一样,感恩他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