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寻找蕲州( 二 )


fl.hao22 。com

张老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经过多方印证 , 张老六年少时读了数年的私塾 , 肚子里装有许多的故事 , 后来拿着一根惊堂木信口将《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以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演绎得出神入化 。只是青年时误入歧途 , 败光了家产 。幸亏解放后步入正道 , 全心全意投入公益事业 , 终于清名与蕲州同在 。他家里很穷 , 破衣服、破草帽一年四季与身相伴 , 唯一值钱的便是他手上的那只铜锣 。长年累月 , 他走街串巷 , “噹噹噹……”三声铜锣响过之后 , 便听得他那沙哑而有磁性广告音了:“喂—— , 各位街坊四邻 , 某某家有白耳尖黑猪一只走失 , 长三尺不足 , 高不过两尺三寸 , 一百二十斤左右 , 哪个看到了并报信失主 , 当面有谢哈!”、“喂 , 天干物燥 , 注意防火哟——”、“喂 , 各位工友们 , 夏天炎热 , 注意防暑降温啰——”每在这时 , 一大群孩子们都欢欢喜喜地跟在他的身后 , 将他的声音重复着一遍又一遍 , 以至蕲州的大街小巷以及每一个角落都散落着张老六的影子 。久而久之 , 蕲州街上的居民们无论家里有什么事都会到张老六那儿去禀告一声 。而张老六呢 , 一切所为基本都是免费 。当然 , 有时张老六也会收下居民们送来的一把青菜或几个红薯之类的谢品 , 张老六收下之后一定会把手举起来 , 在半空里摇几下:下不为例哈!


这就是蕲州的张老六 , 张老六是蕲州一张响当当的、不可复制的名片 。


fl.hao22 。com4


一些不太了解蕲州的人常常抱怨蕲州人爱耍“花腔” , 因为蕲州人见到外地的客人时有一句口头禅:“吃饭了没有?在我家吃饭吧?” , 见到客人笑着说:“不了不了 , 我这就回家呢 。”这时的蕲州人往往回对着客人转过去的身影说:“莫走莫走呀 , 我这就去买点菜回来做饭——”


其实 , 如果能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你一定会发觉蕲州人的生活很艰辛 。过去 , 严格意义上的蕲州人是没有田 , 没有地 , 享受着非农业户口供给制的那些人 , 每人每月二十七斤大米(小孩只有十多斤)、四两食油、三块豆腐 , 一些大手大脚的人 , 往往是吃了上半月便没有下半月的了 。他们不抠这生活便没法过下去 。


但即便如此 , 真实的蕲州却有着许多真正的好人 。蕲春麻纺厂有一位陈姓妇女便是人们公认的好人一个 , 并且人们还给她取了一个“陈好人”的名字 。你如果两手不闲地拎着东西遇着了她 , 她准会从一旁快步地跑过来从你的手里拿走一些东西 , 分担你的重负 。如果你在吃早餐的时候站在麻纺厂幼儿园的旁边 , 你便可以有幸地看到已做了很多年幼儿园阿姨的她会将她的早餐(两个包子)分一半给那些馋嘴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刚出生不久的雏燕 , 当燕子妈妈飞回燕窝的那一刻 , 那一张张张开的嘴像一只只喇叭 , 在接受爱的同时 , 也唤醒了爱的生长 。


陈女士有一个苦难的童年 , 她刚从亲娘的肚子里降临人间不久便像击鼓传花一样地被三户养父母家相继抱养 。幼时的苦难成就了她大爱悲悯的性格 。当她步入中老年的时候 , 不但养护自己的亲生母亲 , 还将她的养母一个个地养老送终 。她常说 , 我这一生是来还愿的 。在她家旁边的池塘里生长着密匝匝的莲藕 , 每到夏日 , 便会开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莲花 。每在这时 , 我常常会想起一些人间活着的菩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