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二 )


他用金属棍和木质仿造棍分别给五个人进行治疗 , 结果两组均有四人报告称病痛大为缓解 。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事实证明 , 假货跟真货一样好使 。John Haygarth动情地记叙道:“医者应当学习的重要一课是知晓心灵的热情会对躯体病患产生奇妙的强大影响 。”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有些药足以改变患者的人生
John Haygarth的实验证明了一个观点:要想治愈躯体上的病患 , 单纯给药或手术治疗虽然有效 , 但不免流于单薄 , 配合心理治疗更易唤醒奇迹 。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纪录片《安慰剂实验》里出现的“药”
到了1817年 , 修订版《昆西医学词典》中给出这样的定义:安慰剂是用于使病患心灵愉悦而不产生效力的药物统称 。这一词条的定义基本上一直沿袭到当今 。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安慰剂 , 奇迹接连不断
安慰剂效应的确令人费解 , 但不妨碍后世医家长期应用 , 海量的医学实践大获成功 , 使那些质疑其悖逆了病患知情权的人也不得不为之让步 。
没有人能确切地说明安慰剂具体诞生于何日 , 但历次应用中唤醒奇迹的例证确实不在少数 。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上世纪初 , 德国的Adolf Bingle医师计划用临床试验来判定白喉抗毒血清的效力 , 他比较好奇的是 , 这批白喉抗毒血清究竟因何种物质而生效 。
他组织的对照实验规模相当庞大 , 共计有937人按奇数、偶数顺次分组 , A组采取白喉抗毒血清治疗 , 而B组给药为不含抗毒素的血清 。
当然 , 两组人都被告知获得了同一药剂的治疗 。
奇迹再一次出现:AB两组人的治疗效果极为相近 。
令人疑虑的是 , 安慰剂是在患者不知情、被“欺诈”的条件下生效的 , 难道说安慰剂效应的奇妙之处正在于“欺诈”的过程吗?
生活中 ,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谎言 。
有些易于识别 , 有些则不容易察觉出来——撒谎和欺诈也是需要高度的经验与技巧的 。
这是否说明 , 安慰剂效应与医师的“欺诈”技巧高明与否也有关系呢?
安慰剂|安慰剂:医师们的“欺诈艺术”
文章图片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从一次对照实验间接性地证实这一点:在外科手术施行后 , 不少病患都会主动找医生讨要镇痛剂 。
当然 , 对于一般的外科手术 , 术前都会使用麻醉剂 , 否则病人绝对难以控制手术的躯体 。
实验人员希望从镇痛剂的使用份额来倒推安慰剂效应的强弱 , 他们给A组受试者注射生理盐水 , 但拒绝透露药剂名称和效果;
给B组受试者注射盐水 , 同时比较含混地告知其这是一项研究 , 注射的药剂可能是镇痛剂 , 也可能是普通的盐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