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人类真的会走向灭绝吗?( 三 )


18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提出 , 智人也许是地球独有的物种 , 因此完全依赖于地球上特有的环境条件 。 霍尔巴赫男爵(Baron d'Holbach)提出 , 若地球被摧毁 , 地球上的物种也必将随之消失殆尽 。
1773年:概率论首次被应用于全球性灾难的风险预测 。 约瑟夫·拉朗德(Joseph Lalande)计算了地球被一颗轨道与地球相交的彗星撞击的概率 。
1778年:乔治·布丰首次对行星宜居性的时间窗口进行了计算 , 提出地球终有一日会变得不再宜居 , 并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
1781年:康德提出 , 道德偏见会导致我们在看待客观理论时产生偏倚和曲解 。 我们也许会更喜欢“宇宙中的事物价值恒定不变”这一理念 , 也希望有价值的事物无法被彻底毁灭 , 但并不代表这就是事实 。
人类|人类真的会走向灭绝吗?
文章图片
18世纪90年代:史前生物的灭绝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成为共识 。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质学诞生 , 揭开了没有人类的远古时期的真相 。 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提出理论称 , 地球过去曾遭遇过多次灾难 , 导致大量生物灭绝 。
1796年:孔多塞(Condorcet)等人首次在作品中提出 , 人类具有改变物质条件和改善痛苦生活的长期潜力 。 此外 , 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成为了人类自愿灭绝的首位支持者 。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指出 , 彗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很低 , 但会在长期内不断累加 。 不过他仍然坚信 , 文明在毁灭后仍会重生和重演 。
1800年:到19世纪末时 , 乔治·居维叶已经确定了23种已经灭绝的史前物种 。
人类|人类真的会走向灭绝吗?
文章图片
第三阶段(1800年--1950年):孤独的宇宙
在这一阶段 , 人们逐渐意识到 , 宇宙从整体上来看 , 也许并不是特别宜居 , 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宜居 。 宇宙的默认条件并不适合生命和价值存在 。 许多人开始认可 , 人类有可能会不可逆转地灭绝 , 但认为这种可能性还不算迫在眉睫 。
1805:让·巴蒂斯特·弗朗索瓦·哈维尔·库辛·德·格兰维尔(Jean-Baptiste Fran?ois Xavier Cousin De Grainville)写了一本叫做《最后一人》(The Last Man)的科幻小说 , 随后自尽 。
19世纪10年代:人类灭绝首次成为了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的题材 。 人们开始将其视为一种道德上的悲剧 。 价值在宇宙中的存在似乎不再坚不可摧 。
1812年:科学家提出 ,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一颗行星破碎后留下的残骸 。 拉格朗日试图准确计算出摧毁这样一颗行星所需的爆炸威力 。
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中国和欧洲陷入饥荒 , 并引发了孟加拉的霍乱爆发 。 大气中的火山灰几乎遮天蔽日 , 生物圈受到很大影响 。
1826年: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发表小说《最后一人》 , 讲述了人类因一场全球性传染病而灭绝的故事 。 书中写道 , 在人类消失后 , 生态系统依然得以延续 。 我们的终结并不等同于世界的终结 。
人类|人类真的会走向灭绝吗?
文章图片
19世纪40年代:有科学家试图用灾难来解释部分天体物理学和地质物理学现象 , 但公众对此嗤之以鼻 。 认为宇宙是一个稳定系统的观念在当时占据上风 , 科学家对大规模灾难的探索一直受此阻挠 , 影响长达一个多世纪 。
1844年:受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过剩理论影响 , 沙俄王子弗拉基米尔·奥多夫斯基(Vladimir Odoevsky)首次提出了“人类自食其果、最终灭绝”的设想 。 在他的想象中 , 在资源耗尽、人口爆炸之后 , 人类纷纷自杀 , 导致人类文明最终土崩瓦解 。 他还首次提出 , 为延缓这种结局的出现 , 人类经济发展应当放慢一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