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文章图片
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文章图片
我们都愿意与老实人相处 , 但是过于老实的人 , 却往往不能讨人喜欢 。 这与越是懂事的人 , 就越是得不到人心疼同理 。
过于老实的人 , 自身会给别人留下一种“你不够强大”的感觉 , 而这种懦弱的忍让与高情商和良好的修养并不是同一回事 。
我们都相信对比那些工于心计的人 , 大家还是愿意和老实善良的人相处的 , 这是你有利于别人的优点 , 但一旦被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发现老实是你整体的“主导形象” , 那么就相当于你给自己制造了麻烦 。
想要在社会中生存 , 我们就要制造一个“不好惹”的形象 , 而不是“老好人”的性格特征 。
其实在心理学上 , 人与人的接触都会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这两种人际交往的差别在于 , 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会影响个体印象的产生 。
举个例子来说 , 张三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形象 , 最近却抛弃了自己的女朋友 , 于是大家对他的评价就会发生改变:没想到他外表看起来老实 , 其实就是个渣男 。
于是感官变化 , 好感骤减 。
李四平时为人圆滑 , 善于花言巧语 , 在首因效应作用下大家都会认为他不是一个老实人 , 甚至会怀疑他的人品 。
但经过不断的接触 , 我们发现李四为人诚恳、热情 , 并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 于是近因效应打败了首因效应 , 我们对李四的印象就转变为:原来他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 可能是我们错怪他了 。
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文章图片
做一个“老实人”吃亏吗?答案是必然的 。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与人接触时 , 不要急于展示你的“好” , 也不必刻意让别人知道你很“老实” 。 否则如果把老实作为了你的主导形象 , 后面的交往就走得比较难了 。
并且 , 如果做人不给自己留点“小心机” , 就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文章图片
言语上的“太老实” , 给了别人出卖你的机会
“害人之心不可有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 , 人与人相处 , 最忌交浅言深 。
防人之心 , 绝不是教你诈 , 更多的时候对于老实人来说 , 是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未雨绸缪的危机感 。
而太老实的人对人情世故迟钝、淡薄 , 说话直来直去 , 很容易因为失言吃大亏 , 做人真的不能太单纯 。
鬼谷子所言:与智者言 , 依于博;与博者言 , 依于辩;与辩者言 , 依于要 。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与智者沟通 , 依靠广博的才识 , 不要与他拼专业;与广博者沟通 , 依靠雄辩 , 要讲深度别论广度;与雄辩者沟通 , 则是要依靠简单、扼要 , 直抒胸臆 。
我们不必在言语上有多么优秀 , 但对于你不是那么了解的人 , 不必直言不讳 , 坦诚交代自己的所有过往和想法 。
对于和我们意见相同 , 交往较多的朋友 , 也不必知无不言 , 很多秘密如果有第二个人知道 , 那就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
也许分享秘密、袒露自己会增进你们一时的友谊 , 但也相当于把自己的把柄和弱点交给了对方 , 得不偿失 。
过来人的忠告:不管跟谁相处,记住都别太老实
文章图片
行动上的“太老实” , 给了别人支配你的权利
老实人大多胆小 , 习惯于安分守己 , 对于伤害很少会去选择反击 , 以牙还牙 。 但善良也要有底线 , 再老实 , 也要有原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