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之友|肾衰竭防治只需加强排毒降肌酐就行?错!照着3步走才是正解


肾病之友|肾衰竭防治只需加强排毒降肌酐就行?错!照着3步走才是正解
文章图片
肾病之友|肾衰竭防治只需加强排毒降肌酐就行?错!照着3步走才是正解

不同种类的慢性肾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 , 是随着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来评估 。 有些类型肾病肾功能进展速度快 , 尿毒症风险无疑升高 , 而有些类型的肾病比较好控制 , 肾功能能持续稳定住 , 尿毒症则不会太快找上门 。
当提到预防肾衰竭或尿毒症时 , 多数人首先想的就是降低肌酐 , 只要把肌酐水平控制住 , 不就不会发生尿毒症了吗?
确实肌酐是反应血液内毒素水平的标志物之一 , 但肌酐低与不会尿毒症不一定划等号 。
且血液内也不只肌酐这一类毒素 , 只控制住肌酐 , 而不改善调整其他方面 , 同样不利于肾功能的长久稳定 。
而且有些比肌酐高更早出现的症状 , 对肾功能的影响同样很大 , 也必须要趁早防治 。
降低尿毒症风险 , 除了中期加强对血液内毒素的代谢 , 还需严格按照“三步走”策略 。
第一步:先稳住血液内水钠、蛋白质代谢平衡肾小球、肾小管等组织细胞受损后 , 多数患者首先表现出现了体内水钠代谢失衡 , 主要表为存在严重水肿的症状 , 无疑给肾脏更大的压力 。 其次就是滤过功能引起有益物质的流失 , 主要是蛋白尿症状 , 尿液中蛋白增多 , 血浆蛋白反而减少 , 对肾功能的威胁非常大 。
最后就是肾脏血管内血液的变化 , 出血导致大量红细胞丢失随着尿液排出形成血尿 。 这三个方面都是早期需要严格关注的 。
不少患者前期都是表现出现这些症状 , 没有肌酐升高 , 肾功能损伤也不严重 。 这个阶段是保护肾功能最好的时机 , 只要纠正好这三个方面 , 一般病情不会进展太快 。
但也有部分人觉得这个阶段症状轻 , 尿蛋白、血尿少 , 也没有明显浮肿症状 , 治疗就不是很规范或及时 , 导致错过了逆转时机 , 进而肾功能恶化 , 肌酐慢慢升高 。
这部分人检查时可能仅有尿蛋白1+或2+、潜血1+-3+ , 但不严重不代表不用治 , 控制后需看到效果否则不能盲目乐观 。
第二步:再稳住肾内压、肾小球肾小管的安全如果你经过积极进行防治 , 持续稳定在了肾病1、2期 , 也就是实现了“第一步”的结果 。 蛋白尿稳定、没有严重水肿 , 血浆蛋白恢复正常 , 也就可以宣布暂时安全了 , 但仍需要定期复查 , 有些药该坚持用就用 。
但如果你的病情控制后仍然不稳定 , 且开始出现肌酐升高、血压升高、恶心乏力加重、抗凝差、频繁感染等等情况 , 是肾功能恶化的预兆 。 需要重新调整方案 。
肌酐刚刚升高阶段 , 130-440之间 , 很多人没抓住机会控制住 , 进而发展到了肾衰竭非常可惜 。 千万别等到肌酐2、300百了才重视 , 肌酐超过130就需要开始重视肾脏内部血液流通的情况 , 内压是否稳定 , 当然有些患者肌酐90、100也已经是肾功能不全了更要积极控制 。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延缓肾小球、肾小管的纤维化发展 。 一方面通过中西医结合保证全身性血液循环稳定 , 继而减轻肾内压稳定 , 同时从采取中医一些必要疗法活血化瘀促进毒素代谢 , 延缓肌酐升高的速度 , 大大降低尿毒症风险 。
第三步:抑制并发症对肾功能影响有部分患者发展到尿毒症多存在一些急性因素 , 也就是突发因素 。 其中并发症的突然到访是威胁肾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肾功能损伤是全身局部损伤的表现 , 长期控制差也会累及到其他器官 , 因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易控制 , 反而危害性大 。 比如频繁的感染 , 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贫血、出血、栓塞、甲亢、心衰等等 。 所以在保护肾功能的同时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也需要提防 。 防范尿毒症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先下手一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