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前几天,媒体部的大大给我递了两个读者的提问 。
其中一个写的是:“为什么要谈恋爱?怀疑恋爱的必要性,觉得找一般的朋友都可以满足各种陪伴的需求,两个人在一起也没什么意思 。”
【人为什么需要谈恋爱?5种类型的爱,这种最好】另外一个提问是:“自从过了三十岁,我就不想再确立一对一深度的亲密关系了 。没有一个男生在我看来是完美的,反而是从不同的约会对象身上,我能够获得不同方面的需求满足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长板和优势,我就把自己的需求拆分开 。这样浅浅的关系反而更美好 。我并不隐瞒自己有多个约会对象的事实,确保每个和我约会的男生都知情同意,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不知道KY对我这种实验性的生活方式有什么评价?”
首先想回复第二个提问的朋友,我非常欣赏你在关系中对知情同意的使用 。两个成年人之间你情我愿的关系,只要是知情同意、不伤害到第三方的,均是一种形式的自由 。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实验性的生活方式,能够真正意义上替代亲密关系在人的生命中对人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用媒体部某位大大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这样的说法,把关系过于功利化了 。”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这件事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事实上,这两个提问的朋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知不自知地异化了关系 。
异化是我们近期反复讨论过几次的话题 。异化在拉丁文中译为 alienation,有疏远、分离、精神错乱等意 。在西方中世纪,“异化”最早指人的精神错乱、精神死亡 。异化的内涵,是让“非人”的东西凌驾于“人”之上,让人与他自身分离,让人与他人分离 。
对于人的异化讨论的最多的哲学家是马克思 。但他并不是唯一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了“全面异化”的理论,他所谓的异化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等宏大的方面,还体现在娱乐、家庭、邻里关系、两性关系等日常生活之中 。甚至连人自身也变成了东西和物 。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是马克思的信徒,他说:“在现代,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僵硬的、毫无情感的相互利用的关系 。”
这两个提问中,两个提问者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 。所以他们思考自己是否需要亲密关系的角度,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满足、甚至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在这样的视角中,关系的功能性是片面且僵死的,容易替代的 。但真实的人性的需求则是更为复杂的 。
亲密关系对于人来说,首先的确是可以满足一系列片面的需求 。比如打发时间的需求、互相陪伴和支持的需求、性的需求、甚至是经济的需求等 。
但我们从亲密关系中能够获得的东西,其实还远比这些更多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亲密关系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显 。在一段足够触动我们心弦,足够深入我们的欲望深处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人格中的斑斑劣迹都会被最大程度地激活 。
你可以认为亲密关系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黑暗处的道路 。在亲密关系中,你试图遗忘的会被记起,努力掩盖的会被彰显,竭力控制的会失控和反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马伊琍离婚后再谈感情:不要和你的爱人太亲密
- 婚姻和爱情,责任和自由,女人你怎么选?
- 清风|任凭心如止水,人淡如菊
- 人性|人性真相:不要将钱借给亲戚或朋友
- 卫衣配什么外套
- 你是否太在意他人眼光丢了自己
- 测你的性格是招人喜欢的类型吗?
- 你安全感的缺失需要什么来填呢?
- 你是不是他人眼里的“刺猬人”?
- 测测你是赶潮流的前卫新人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