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东写故事|从朱建华到苏炳添,我们感受到了文明的进步( 二 )


1984年8月 , 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 朱建华代表中国参赛 。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 , 国际田联1983年男子跳高年度排名前11位的选手中 , 有5人缺席本届奥运会 。 而两个月前刚刚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朱建华 , 理所当然的成为头号冠军热门 。
奥运还没开赛 , 朱建华就又创了记录:第一位接受美国耐克公司赞助的中国明星 , 且在尤金训练基地接受了两周特训 。 奥运开赛前五天的美国尤金田径邀请赛上 , 朱建华更轻松跳过2.33米 。 已把状态调到最好的他 , 对于奥运金牌 , 俨然志在必得!
在当时 , 朱建华自己其实也是信心爆棚的 , 当有美国记者问奥运会上能不能拿金牌时 , 朱建华毫不犹豫的说“能”!他的教练胡鸿飞还高调补充道:“最好是拿金牌 , 破纪录!”
国内的乐观情绪就不说了 , 国外舆论也一致看好朱建华 。 美国《田径》杂志邀请了17位顶级田径教练 , 预测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的归属 , 其中15位教练选择了朱建华 。
若干年后朱建华回忆说:压力太大了 , 所有的人都已经提前把金牌颁给了我……
比赛开始后 , 一开始朱建华的状态也非常好 , 连续四个高度 , 都是轻松一次过 。 可是 , 意外突然发生了 , 英国中长跑名将奥维特突然旧病复发病倒在赛场 , 这个意外也令跳高比赛突然被裁判喊中断 , 而被告知暂停比赛的 , 正是即将试跳2.33米的朱建华 。
朱建华的节奏被这突然的意外打乱了 , 待比赛被喊恢复后 , 他变得“神情相当紧张 , 似乎肌肉也有些发僵” , 完全不是先前高歌猛进的模样 。 重回赛场的朱建华俩次试跳失败 , 最后收获一枚铜牌 , 先前埃伯施塔特挑战赛的手下败将 , 德国人默根堡 , 以两米三五的成绩拿下冠军 。
虽然只是获得了铜牌 , 但这是新中国自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 , 田径世界纪录上第一次写下中国人的名字 。 在这之前 , 中国田径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强度 , 都远远落后于世界 , 连酱油都没得打 , 是朱建华开创了中国田径历史的新局面 。
创造这一荣耀的朱建华 , 当时也得到了国外媒体的集体赞誉 。 美国《国际日报》中文版 , 更直接送给朱建华一个标题:屈居铜牌青山在 , 朱建华前程锦绣 。
然而 , 国内却是一片哗然: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冠军 , 虽然看上去毫无逻辑可言 , 但是这确是当时大多数国人的想法 。 尤其是把丢了金牌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 朱建华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
据《中国青年报》后来披露:比赛结束后 , 朱建华人还未回国 , 他家门口就堵满了愤怒的群众 。 他的父母遭到侮辱攻击 , 甚至家里的窗户都被打破了 。 一夜之间 , 这个曾经的民族骄傲就成为被人辱骂嘲讽的对象 。
这些事 , 对朱建华的打击非常大 , 当时他也才是一个21岁的青年孩子 , 这次事件让他陷入极度的伤痛和自责当中 , 导致后来他的竞技状态一直在走下坡路 。 虽然他也在汉城亚运会上跳过2.30米拿下冠军 , 却终究未曾回到巅峰状态 。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 , 更是预赛早早出局 , 随后黯然退役 , 25岁不到他就告别赛场 , 赴美留学 。
1989年 , 朱建华接受《当代体育》采访时 , 虽然依旧讳莫如深 , 他还是说了这样一段话:“观众眼中看到的只有横杆 , 你跳过去他开心 , 跳不过去他扔汽水瓶子 , 给你寄刀片 , 让你割喉管 。 ”
从朱建华到刘翔的遭遇 ,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 希望以后不会再有运动员遭受这样的对待;也希望我们都能记住 , 他们是黄种人的骄傲 , 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