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一间教室,老师正给孩子们呈现一堂主题为《看见的情绪》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通过情景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的情绪并寻找应对策略 。
特别的是,在课堂里坐着的不仅有普通的学生,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孩子——他们都患有中轻度的身体障碍或是心智障碍 。
近日,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主办的“贝慈在行动 融合共成长”——上海市宝山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专场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小学举行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贝慈”让孩子帮助孩子
在校园中,总有一小群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 。他们或许视听受损,或许肢体伤残,或许智力障碍,又或许有着一定程度的自闭症 。
文章插图
(图:示范课展示)
当普通学生和这些孩子共处同一课堂时,他们会怎么做?
两年来,这样的课堂常常出现在上海市宝山区的8所学校里 。8个班级的327名学生,向特殊青少年敞开了大门 。课堂上的孩子没有慌张躲闪,而是彼此尊重,和乐融融 。
而创造这个机会的,正是这个名叫“贝慈”的融合项目 。
项目领衔人,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蔡素文这样诠释:“贝慈”即“BASE”,分别代表:B-Believe相信;A-Academic理论的;S-Social社会的;E-Emotional情感的 。
中文名“贝慈”,寓意“懂得即慈悲” 。
该项目建立在融合教育这一全新的特殊教育理念之上,通过特别设计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让有中轻度身心障碍的特殊学生,和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 。
文章插图
(图: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伟正在做项目汇报)
“贝慈”不仅给了特殊孩子上普通学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普校的学生去了解不同的生命形态的机会,让他们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包括身边的随班就读儿童,拥有同理心、学会尊重、完善自我,培养社会情感与积极心理品质 。
两年来,秉持着“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的理念,“贝慈”致力于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学校生活与积极的生命体验;
同时消除限制与界限,倡导没有特殊,只有特别;没有援助,只有共生,让“不同”成为另一种教育资源,给“不同”赋予另一种积极意义 。
对此,上海大学附属小学来校长朱燕感受颇深 。她说,“贝慈”课堂让孩子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 。
文章插图
(图:展示会现场专家和试点学校交流与碰撞)
作为“贝慈”融合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宝山区美罗家园第一小学季诚校长带领的团队都是这一项目的坚定支持者 。“我们经常说要帮助关心特殊孩子,却很少对身处同一课堂的普通孩子提出‘支持’、‘共生’、‘接纳’这些概念,而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却恰恰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会的生命教育课程 。”
在宝山区教育学院德研室张雯看来,贝慈课程的推进是宝山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品牌“积极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定向延伸与纵深发展,是宝山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充实与丰富,落脚点培养生命个体的善良、公正、包容、体谅、爱的能力等积极心理品质,进而获得幸福感,贝慈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 。
“五大课程模块”+ “活动延展课程”打造尊重多样性的课堂文化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美美的变态厕所
- 围巾 以大嘴为美的非洲盘唇族:嘴唇越大彩礼越多,不盘唇就嫁不出去
- 今年流行的羽绒服款式和颜色
- 医用冷敷贴孕妇能不能用
- 诗意唯美的鼠年女孩名字怎样起
- 今日七夕:最美的祝福,献给天下有情人!
- 如何才能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
- 实现了“婚礼自由”的年轻人,都是怎么操办人生大事的?
- 老柳树皮养兰花好吗 这样做才是最完美的
-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两个人在网络上无话不说 《荒原狼》:勇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学会生活、学会笑、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