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时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位置

以前,我是个不爱旅行的人,习惯了大学的平静日子,不知道去别处有什么意义 。反而是在工作之后,没了多少自由时间,我才渴望去别处走走,好像只有走出去,内心才得到了舒展和成长 。
去年冬天,我在严寒中逛了洛阳、西安、银川等地,途中读了些史书,看了些古迹,对下次旅行有了想法:去河西走廊看看,走走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地理路线 。无论在汉朝的史书中,还是唐人的诗句里,这里都饱含魅力,有开疆拓土的壮举,有金戈铁马的征途,有商旅穿梭的身影,有边塞望月的乡愁 。
在阅读和收集了相关材料后,我在今年九月下旬终于踏上西行之路 。这次旅行是地理上的漫游,也是对自我和生活的一次发现,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

在漫漫时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位置

文章插图

在漫漫时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位置

文章插图
来到大西北,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对空间与距离的再认识 。
我从上海出发,没坐飞机,选择了火车 。这辆车途经江南水乡,越过华北平原,翻过黄土高原,在颠簸28个小时后到达武威 。而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依然时时感到路途给人的漫长之感 。
从武威到张掖,经嘉峪关到瓜州,再转到敦煌,我坐的都是火车和大巴 。窗外没有密集的山林草木,只有荒秃的戈壁,而戈壁上只有干枯矮小的芨芨草和散落的石块,远处的山脉几乎一动不动,任由车辆穿行,它仿佛还是刚才的模样 。
对空间的感受,转而影响人对时间的感受,这缺乏变化的旅程令人觉得非常漫长,加剧了无聊与疲惫 。有些景点离城镇遥远,比如天梯山石窟在武威市区之外的五十多公里,榆林窟距瓜州城区七十公里,无专车路线,也无乡镇公交途经,对于不会开车的我来说必须包车前往,很是麻烦 。
在交通发达的现在,在西北旅行仍有如此的困顿与烦恼,古人在这片土地上出行又该是多么的艰苦 。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称之为“凿空之旅” 。以前读来只觉“凿空”两字极具想象力,空间成了实体,人在空间穿行有穿凿之感 。来到西北才明白,这两字又是那么贴切形象:将山岩凿为洞穴绝非易事,一次次挥舞,一次次敲击,才来迎来最终的完成 。“凿空之旅”自然是万分艰难的旅程 。
张骞第一次出行,中途被匈奴军抓获,在异地滞留十年之久,待他逃出、出使西域各国后回到长安,整整十三年过去了 。同样走过这条旅途的还有玄奘,从他离开长安西行求法,到他取经归来,与五万多里的路程一起结束的,还有十七年的光阴 。
每当读到这样的人生故事,我常常自问: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
然而,我会因这疑问而羞愧,因为我的生命中似乎并没有什么事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寻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现代生活的诸多可能,每一件事都好像那么精彩,但又因每件事都显得精彩,它们对我们却失去了独有的魅力 。我们仿佛成了自身生活的围观者,在外面张望着,看着时光像流水一样从其中白白流过,迟迟没有做出选择 。
我并不是在怀念“从前慢”,怀念“一生只够做一件事”的时代 。我想,即便在张骞和玄奘面前,同样总有诸多选择,但他们敢于从中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即便选择了一场结局莫测的冒险,踏上了一条遥遥无期的旅程 。有时,更多的选项不会给一个人带来更多幸福,是选择本身为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意义 。
在做出选择后,困惑、徘徊和后悔也仍有可能在每个人的心底萦绕 。而我与这些伟大古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或许是他们对人生拥有一份珍贵的信念和耐心,他们愿意等待生活的“水落石出”,能够坚持到答案自然显现的时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