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那没努力,原来是恐惧在作祟

亲密关系,或许是我们面对自己受惊吓内在小孩展露的最佳舞台,因此我们总能逃之夭夭 。
很多人都有个错误的观念:“恐惧是负面的,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避免或客服它 。”
至少从我开始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都这么认为 。
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事件,或多或少的都和恐惧或相关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比如,害怕失去、害怕受到处罚、怕被拆穿、怕被拒绝、患得患失、害怕亲密,或是害怕失控 。
这些心理活动背后是一只无形的恐惧的手随意操纵着,我们面对其强大而神秘,感到束手无策 。

我们为什么那没努力,原来是恐惧在作祟

文章插图
竟然恐惧如此具有震慑力,我们能做的可能是当恐惧来临时,第一时间去拒绝它或是压制它 。
具有这类反应的人群大多出现在“丛林”的环境中,他们被成功或失败、形象价值所左右,生活在魅力或权力为基础的社会阶层中,而主导这一切的是内在恐惧和害怕 。在竞争激烈的“丛林”中,他们要学会压抑恐惧的情绪,要强迫使用补偿机制避开自己的脆弱和无助,否则迎面而来的冲击将使他们分崩离析 。
生活在“丛林”中的人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他们或许是在压力、紧张和不断的比较下长大的,这样的氛围会促成他们养成一个对自我的标准和规则,更直接的说,这样的标准和规则是社会文化施加于他们的要求 。
他们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这种制约深深影响着他们身心灵的发展,自然而无意识的传给下一代 。当被这样教育成人时,他们会把大量的恐惧和羞愧掩藏与头脑和身体中,自我逐渐丢失,最终失去了天赋的信任和敞开的机会 。
我们为什么那没努力,原来是恐惧在作祟

文章插图
当我们拒绝恐惧,恐惧就会被推入意识的底层成为潜意识,它在那不易被人察觉,于是它可以尽情地施展它的魔力,阻碍我们正常的生活 。
虽然我们习地各种补偿机制来掩饰恐惧,但只要它仍是一股潜在的力量,始终让人惴惴不安,焦虑侵蚀意识,损害天赋和独有的创造力,让人变得情绪混乱、缺乏安全感、疑神疑鬼 。正是恐惧毁掉了我们对美好和希望的追求,正是恐惧,让我们无法认识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本能 。
面对恐惧,我给予自己的态度是克服或躲避,它限制了我的生活,让我变成了一个懦夫 。在以往经历中,面对它采取措施最多的是对抗 。多次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被恐惧打到 。
读书时,面对数学几何,这个让我耗费大量脑汁的难题,在紧张的解题过程中,我无数次的把手中的笔砸向墙面,对着题目一阵谩骂;在学游泳时,多次呛水,挥起手臂对着水面一顿乱锤 。
最糟糕的是,在处理我和自己亲密连接时,并没有什么帮助 。
由着恐惧推着我走,使得我与自己内在的脆弱拉的愈来愈远 。遥远的距离形成的裂缝在我和她人的亲密关系中突出的尤为明显 。面对以前交往的对象,我总是责备她们需求过多,自寻烦恼,但那却是把自我的脆弱投射给她们,自欺式的遮蔽惊恐的嘴脸 。
我们为什么那没努力,原来是恐惧在作祟

文章插图
我一直以为生活就是这样,到现在我才知道,还有许多可能,许多别的选择 。经过多次的自我探索之旅,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总是试着躲避恐惧,究其原因是内在有一位被失败和害怕吓坏了的小男孩,是他需要躲避,需要保护自己免遭伤害 。
是他让我时刻保持匆忙、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冒险活动、逃避亲密关系 。我努力再努力,忙得团团转,取悦别人、寻求别人的肯定和赞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他对恐惧的适应性反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