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三千万|曾国藩科举6次失利后换来联捷喜讯,背后真相竟是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千万 ,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朋友给我发来消息 , 刚下地铁的我 , 愣在电梯口 。
突然莫须有的烦躁感由心底而起 , 我想了想 , 回复到:“是啊 , 受挫能力太弱 , 所以难以成功 。 ”
我忽然想起这几天看的书——《曾国藩传》 , 想起曾国藩才22岁 , 却已经有和父亲一起参加6次科举考试的经历 。
众所周知 , 曾麟书(曾国藩父亲)考了16次未中秀才 , 曾国藩同样已经5次失利 , 父子双双落榜的丑闻被人们评为“祖坟没冒青烟 , 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 荷叶塘的泥腿子曾玉屏(曾国藩的爷爷)梦想成为官宦人家 , 本来就是痴心妄想 。 ”
有心人曾做个一个计算 , 如果以单程三百五十里计算 , 曾麟书为了考一个秀才 , 足足走了一万一千九百里路 , 而曾国藩也走了近五千里 。
五千里路 , 相当于杭州开车到哈尔滨的距离 。 一万一千九百里路又该到哪儿呢?
这么久的路程 , 这么多次的失利 , 曾麟书和曾国藩两人却从来没说过“算了吧 , 不考了” 。
也正因为有他们的这份坚持 , 所以才能等到后来曾国藩的联捷喜讯 。
我一直很好奇 , 曾国藩到底是怎么做到第7次参加科举考试后又中秀才又中举人的呢?
01基础功扎实曾国藩是由曾麟书亲自教学的 , 可是曾麟书的教育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 不读懂上一句 , 坚决不能读下一句 。 不读完这本书 , 就不
正是因为这样学习方法 , 曾国藩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 也正因为这个扎实的基础 , 才能让曾国藩有“顿悟”的资本 。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有段话颇有感触:
“如果你业务技能还不够扎实 , 直接进行大量思维认知升级的学习 , 很可能是没什么用的 。 就像当我们无法在“做到”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临界点之前 , 我们知道得越多 , 往往会越痛苦 。 ”
现在流行“斜杠” , 但是很多人本职工作还未拎清 , 却抛开本职工作去找一些所谓的副业为自己添彩 。
结果两边都没讨好 , 而且人也变得纠结痛苦 。
就像曾国藩 , 如果他没有扎实的基础 , 后来不论他参加多少次的科举考试 , 有多少次的“顿悟” , 也拿不出底蕴写好文章 。
一个人只有基础扎实 , 才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才能有资格说“我要做斜杠青年” 。 而不是 , 地基不牢就匆匆盖三层楼 , 最后任凭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 。
02 大打击激起斗志如果曾国藩第6次还是和前面5次一样的方式落榜 , 或许后面的“联捷”也与他无关了 。
但正是因为第6次的考试 , 他不但落榜 , 还被学台“悬牌批责” , 并且还被主考官还批:“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 , 文笔尚可 , 道理没讲通 , 大家要引以为鉴 。 ”
所以 , 被“悬牌批责”为“文理欠通”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 相当于被全省示众 。 正因为如此 , 曾国藩不光在湘乡丢了脸面 , 还在全省丢了脸面 。
这次打击对曾国藩来说 , 无疑是伤害性和侮辱性都极大的 。 也正是有这个打击 , 才深深刺激起曾国藩的斗志 。
别人尚能 , 我为何不能?
《你若不勇敢 , 谁替你坚强》说:人的生命就像洪水奔流 , 不遇到岛屿、暗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繁华三千,仅倾情一朵,缘之所寄,且一往而深
- 村上春树 你越努力,越焦虑,往往是忽略了这三件事
- 往后余生,遇见这三种人,请拿命珍惜
- 婚姻幸福的女人,这三个特征是必备条件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葛薇龙|三刷《第一炉香》:明知道乔琪不爱自己,葛薇龙为何还要嫁给他?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