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人死后,真的还会跟自己爱的人交流吗?来看看研究怎么说。( 三 )


文章图片
很多人以为,要想走出丧失后的悲伤,必须学会彻底告别过去,而 “死后交流”的体验似乎妨碍了生者放下过往继续生活 。
然而,在了解人们的丧失与悲伤情绪后,悲伤治疗专家和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件事:死亡结束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两个人的关系 (Hall, 2016) 。
我们对逝者的爱,与ta曾经共度的时光,这份联结的份量,都不会因为对方的离去而变得不重要 。“死后交流”的体验,是许多人维系与逝者持续的纽带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于持续的纽带,旧文曾详细讨论过,具体可参考)
在McCormick和Tassell-Matamua(2016)的访谈中,一些受访者也谈及ta们所体验到的与逝者的纽带 。在ta们看来,“死亡交流”之所以宝贵,是因为逝者的存在并不因为死亡而被抹杀,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
“(死后交流的经历)让我相信,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我们之间的爱还在支撑着我,让我在心中永远都留有一个位置安顿我们的记忆 。” “我不再对她的死亡感到莫名的愤怒了 。她的时间到了,她不得不离开人世了,我也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但她依旧回来找我,告诉我我们之间的联结并没有被死亡终结 。”
此外,能够以另一种形式的“重逢”,对于不少尚未完全从悲痛中走出的人们而言,是一种释然 。
“再次遇见另一个世界的ta,我感觉我给了自己一个完整的交代 。这一切都结束了,我觉得我可以平静地接受这个结局了 。” “我感到我有力量可以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了 。”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些经历也是重塑ta们人生的一部分 。
“我对世界,对人类,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我想,在这个冰冷的客观世界之外,确实存在灵魂,而正是灵魂的存在,给了我们作为人类的温度 。”
死后|人死后,真的还会跟自己爱的人交流吗?来看看研究怎么说。
文章图片
在讨论“死后交流”的话题中,我们经常花很多时间聊这些体验到底是否真实 。
怀疑论者质疑这类经历的可信度,表示这不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而有过这类经历的人则迫切希望告诉别人“这些经历是真的,没有撒谎” 。
可不管是哪一方,都误解了“真实”的含义 。Ta们在争论这些体验是否真实时,往往在聊的仅是客观真实 。而客观,不过是真实的其中一部分 。
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Greg Anderson在演讲中曾经说,“真实”绝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客观存在规律,而是我们参与到世界中时,内心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得来的产物 。
换句话说,人们对于逝者的思念,与逝者“重逢”的经历,都是对ta们自身而言,主观真实的体验 。
我无法确认灵魂是否存在,也不清楚是否逝者会去往另一个世界 。
但我知道因爱意而产生的联结,不论生死不论离别,一直就在那儿 。
死后|人死后,真的还会跟自己爱的人交流吗?来看看研究怎么说。
文章图片
今日互动:若与逝去的ta有机会重逢,你有什么想和ta说的话吗?
点点「在看」,祝我们都能和失去的人以新的形式保持连接~
References:
Fell L.C. & Ehlers S. (2015). Grief Diaries: Loss by Suicide. AlyBlue Media.
Guggenheim B. & Guggenheim J. (1997). Hello from Heaven: A New Field of Research-After-Death Communication Confirms That Life and Love Are Eternal. Bantam; 37616th edition.
Hall, C. (2016). Beyond Kubler Ros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urunderstanding of grief and bereavement. 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