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为何首探火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的时候命名为天问一号 , 而此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有三 , 今年开始实施 , 那麽下面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为何首探火星?科学家们具体有什麽考量呢?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为何首探火星

文章插图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在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上 , 备受瞩目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揭晓:“天问一号” 。消息一出 ,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再次引发关注热潮 。
4月25日 , 火星任务又有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建的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 当天在天津成功实施完成70米天线反射体的整体吊装 。
“该项目建成后 , 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 , 是完成火星探测器科学数据接收任务的关键设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李春来4月26日在接受采访人员採访时说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为何首探火星

文章插图
那麽 , 中国行星探测为何首探火星?
李春来说 ,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 , 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 。从1961年至今 , 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5次 , 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一共仅有22次 。
“可以说 , 除月球之外 , 火星是最受关注的天体 。”李春来说 ,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在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 , 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 , 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 。在他看来 , 探测和研究火星 , 最终目的是为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
李春来说 , 按计划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为何首探火星

文章插图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今年实施 为何首探火星】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有何区别?
李春来说 , 地火最远距离约为地月距离的1000倍 , 这将带来一系列难题 。
航天专家庞之浩说 , 距离越远信号越弱 , 地火距离还将带来至少10分钟的信号延时 。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和着陆的那段关键时间 , 只能依靠研究人员提前输入数据 , 由探测器进行自主判断 , 相当于“盲降” 。
据李春来介绍 , 此次新建的gras-4天线总重约2700吨 , 主反射面直径70米 , 面积相当于9个篮球场大小 。该天线採用的技术 , 可以提高天线效率、减少系统噪声 , 提高抗干扰能力 。该天线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 , 计划于2020年竣工验收 。如今 , 反射体的整体吊装完成 , 意味着70米天线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预计到2020年10月 , 70米大天线能完全具备火星探测的数据接收能力 。”李春来说 , 该天线将为完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任务以及后续小行星、彗星等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
根据计划 , 2020年中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 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 , 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 , 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 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巡视勘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