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以后,我感觉特别迷茫 。这些年来,每次和爸妈通话完我都会觉得心情特别低落,不管一开始是跟他们说的什么,不管我做的好或者不好,只要他们心中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挨一顿的训 。
说我这个不如xx,那个不如xxx,然后我做出一点进步吧他们又开始打击我,这让我真的巨难受,就感觉,不管我怎么做他们都是觉得我不好,特别难过 。
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话了,反正不管说到什么都是一顿骂 。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呐?”
——小A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有些家长似乎从来都不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呐?
对于这个问题,我脑海中冒出来的唯一一个答案就是:因为他们不会 。
这里的不会其实有很多的无奈,不是不想,是想但是不会 。
01 共情
考虑孩子的感受,或者说考虑别人的感受需要什么?
1、共情的能力
共情,简单点说其实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 。也就是如果那个人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 。理论上来讲你会感受到与他同样的感受,这叫做共情 。
2、共情vs同情
共情是他感觉到难过,你也同样在这样的境遇当中感觉到难过,所以你理解这种感受,你们是平等的地位,或者说给人的感觉你们是站在一个战线,在一个坑里的,被共情的人感受到被理解和陪伴 。
而同情,是你觉得他难过,你感觉不舒服,你不一定感受到他的境遇中的难过,这个时候被同情的人感觉是不平等的,不在一起,是同情的人站在高处看着被同情的人站在谷底 。

文章插图
3、先天vs后天
我们来理解一下,共情这种能力天生和被培养的成分 。
我们天生具有可能共情的能力,意思是说我们的感受和感情是相通的,或者说人性的部分,这部分不论种族,性别,文化的不同,我们都能相互理解 。感受和情感的共同性为共情能力提供了一个基础 。
但是共情能力有高有低,而且后天是可以加以训练和影响的 。
02 什么影响了共情能力
如果没有专业训练过,这种共情能力很难得 。
1、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觉察能力
共情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对感受和情绪的感知力和觉察力 。这种觉察和感受首先从自己开始,也就是能够很好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且能够很好的命名和敏锐的觉察到 。首先能够理解自己才是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的基础 。
2、成长过程中被良好的镜映
什么叫镜映,想象一个小婴儿,当这个婴儿笑的时候,妈妈看着他也笑了,这个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知道这是笑,有人回应 。当他哭的时候,妈妈也会做出相应着急或者悲伤的表情 。也就是抚养者的回应跟这个孩子的感受是一致的 。他就像是照镜子一样的看到情绪和表情的回应 。这样他的感受和情绪都有被看到,被回应的感受 。
相反的,如果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人回应他的情绪和感受,那么他慢慢的也不太会在意或者发展这部分的能力 。
3、他的感受和情绪曾经被允许
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感受和情绪被允许表达,而不是被禁止和被忽视 。那么他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对于感受和情绪的部分更具备接纳性和理解 。
相反,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和情绪是不被允许表达的,那么他也很可能对于其他人的感受和情绪抱有批评的或者回避的态度,而不是试着去感同身受,他会赶紧从感受那里跑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吵架的时候,为什么男人越道歉,女人越生气?
- 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纪云禾为什么不告诉长意真相
- 西梅为什么有紫色和红色
- 叮咚买菜为什么抢不到
- 叮咚买菜为什么不在配送范围
- 西梅的皮上为什么有一层白色
- 2020年有个性的宝宝乳名
- 父母|快乐是不自寻烦恼,做到这两点,你也可以“离苦得乐”
- 为什么我喝了咖啡就想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