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一个女孩因为母亲几句指责喝了半瓶百草枯 。而就在不久前,江苏一女高中生因受不了被同学歧视,自杀身亡……现实中因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人际中受了委屈,内心无法承受,以极端方式结束年轻生命的事例不在少数 。

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每年至少10万青少年自杀,15岁至19岁年龄段人群中,自杀成为排名第二死因 。
有人说中国父母太溺爱孩子了,要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抗挫力 。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视角来解读一下挫折 。
1.挫折的定义
心理学对挫折的定义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 。简单说,是前进过程中遇到失败、不顺时引发的感觉 。
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是孩子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上演的,可见现实生活中从不缺挫折 。而当人为刻意、特别是经由父母制造,不仅不会使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反而可能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
有个来访者,小时妈妈外出,将他独自反锁在家,当他感到害怕而呼唤妈妈时,妈妈已经走远了 。多年来,妈妈远去的背影,嘶心哭喊无人回应的恐惧,拼命挣扎想要逃离密闭空间的努力与绝望,深深影响着他日后的生活与亲密关系 。
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这一分别,说法很多,假设妈妈在孩子恐惧初起,还没绝望时回来了,这不会形成创伤 。那到底怎样才会促成创伤?
温尼科特认为,新生儿要由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帮他形成无所不能的全能感,并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将其打破,以创造性地认识外部世界 。恰到好处的挫折,假设用时长来界定 。如果孩子能承受挫折的时长是X,在X内就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超过X就会形成创伤 。
被成人单独留下的孩童,因远超其能独自承受分离的时长,在经历恐惧、呐喊、挣扎、绝望形成创伤 。
成长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还需要抱持的环境 。抱持的环境指在儿童的自体满足中给予认可,同时在婴儿经历挫折时给予保护 。
动画片狮子王,辛巴的爸爸对它说,你是森林之王 。如果辛巴认同了爸爸所说,告诉全世界自己是森林之王,刚说完就被旁边突然起飞飞机的轰鸣声吓得厉害,抱持性的环境里,爸爸会说,“别怕,有爸爸在”;非抱持环境是,爸爸用瞧不起的态度说,刚刚还说自己是森林之王,飞机起飞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再也别说自己是森林之王了 。
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只有挫折,就像只有寒冷,难以维系度过严寒的能量,也难以在严寒中保有对温暖的希望;只有抱持,没有恰到好处的挫折,无法令孩子走向外部世界 。
2.儿童天生有应对内在挫折的模式
婴幼儿因等不及冲奶、换尿布会哭闹,这是其本能的反应;因积木没有搭成自己想象的样子,或者好不容易垒高的积木倒塌了也会哭闹,这会令他挫败并滋生愤怒;因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哭闹,这是他在传递沮丧、失望 。
哭闹是儿童还不能够承受等待、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够接受需求不被满足的恰当反应,是天然应对挫折的模式 。
遭遇挫折时一般要经历:情绪初起、哭闹开始、家长陪伴、理解后持续哭泣,最终喜剧收场 。持续时间长则一小时,短则几分钟,孩子会在生命的头六年反复出现 。他会在整个过程中透过成人共情的陪伴,不断增加内在对受挫感的耐受度和对自己情感和行为的接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