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关系各式各样,有的和爱有关,有的无关


世上的关系各式各样,有的和爱有关,有的无关

文章插图
图 / Fumi Koike
文/ 刘月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谈到“恋爱”“亲密关系”,懂点心理的人们总爱说到几个词:依恋类型,依恋模式 。
你大概也看过不少关于依恋的文章,也许还能说出“痴迷型依恋”“回避-冷漠型依恋”等用来划分依恋类型的名称,并用来归类自己和自己现在、曾经的伴侣,分析这些关系 。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依恋类型是影响亲密关系的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不是全部 。
亲密关系中的很多现象,模式,都没办法仅从依恋类型的角度去理解,还需要加上对于一个人心理发展水平,心智化水平,人格结构等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够充分理解关系中那些让人费解的现象 。
不成熟型
“ 喜欢,来得快去得也快 ”
有的人和各种不同种类的人谈过很多恋爱,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人却都共同有类似的两种感叹——
“和谁在一起都差不多”;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一开始很喜欢,但很快就会不喜欢了”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一些男性的说法:得到了就没感觉了 。
说这话的男性很可能被认为是渣男,但作为和这样的来访者一起深入工作过的咨询师,我深刻地知道,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
他们自己对此也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很快就喜欢,喜欢的时候就要得到,得到之后又很快的不喜欢了 。
小孩在看见新鲜玩具的时候都会很想要,觉得那个玩具很好,可能在某个时间里对某个玩具很入迷,但过了一段时间,对它就失去兴趣了,曾经很喜欢的玩具会被扔在角落里慢慢落灰,再也不被想起 。下次看见喜欢的玩具还是会很想要,觉得很好玩,很喜欢,也依然还会失去兴趣,厌倦 。
世上的关系各式各样,有的和爱有关,有的无关

文章插图
这些被当做渣男渣女的人,大部分都无意成为渣 。他们的内心是个小孩,看到好看的,喜欢的人是真的喜欢,不喜欢了也是真的不喜欢 。
这些人的恋爱,很多都是一开始特别好,但很快就不好了 。他们所说的“都差不多”,也包含了这种从兴奋到失望的重复循环体验 。恋爱嘛,和谁谈都差不多,都是这些事儿 。然而有些人又觉得,和谁谈简直差太多了 。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一是上面说的,觉得跟谁在一起都一样的这些人的内心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其实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成年人,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清晰稳固的自我 。
我们会看到这些人的择偶范围非常广,似乎和谁都行 。这可不是随和,性格好,这反应的是自我的不成形,不清晰 。一个已经成形的模具,是只能够放下与之匹配的内容的;而一个没有形状的橡皮泥,是可以被安置在任何一种模具中的 。
很多恋爱经历无比丰富的男男女女们,都还没能发展出一个清晰的自我,他们的自我就如同一个没有形状的橡皮泥,能够匹配很多有感觉的人 。他们的恋爱是很随机的,撞上谁是谁,只要有感觉,喜欢,那就可以,很少有明确的原则和底线 。他们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不合适也是不清楚的,所以并不会像有清晰自我的人那样,排除掉大部分不合适自己的人 。
这些人自己是面目模糊的,同时他们也还没有能力能够把伴侣当作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独立存在的“人”,有自己性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 。
伴侣被感知为一个“环境性客体”或“主体性客体”:是为了满足“我”而存在的 。
当伴侣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时,那TA是好的;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时,TA就是坏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