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礼留给陌生的人,却把刺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彬彬有礼留给陌生的人,却把刺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会把彬彬有礼留给陌生的人;却把刺留给了最亲近的人,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向对方发火 。
而这种与亲近的人爆发的情绪,就像一种愤怒的指责:总觉得对方做的不够好、不够多 。
虽然我们在之后也会充满懊恼和悔恨:觉得不该这么对待亲密的人,不该如此折磨深爱自己的人 。但是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某些需求时,自己情绪又开始爆发 。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到过梦的移置作用:梦的形成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种精神强度的转移,这会构成梦的显意和隐意之间的差异 。
我们的情感冲突,常常也会这样的转移方式来进行 。这就说明了,我们之所以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们在外面是社会形象,我们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形象,所以我们不轻易对不熟悉的人发脾气,这时的我们往往是比较理智的 。

彬彬有礼留给陌生的人,却把刺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文章插图
但是在面对亲朋好友这个“安全区”时,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发脾气也能得到他们无条件地包容 。所以我们将在社会上遇到的所有不开心转移到亲近人身上,通过置换来表达感情,来防御自己心理上无能无助的焦虑感 。这便是一种置换心理 。
有负面情绪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对亲朋好友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也并不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
但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没有谁天生就必须当一个情绪垃圾桶 。假如我们仗着对方的包容一味宣泄自己的负面情感只会加剧不良后果 。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
就好像一个人的爱是无价的,但是却是有限的 。而肆意的对亲近的人发火,只会将有限的爱变得更少 。最后不仅亲近的人受到伤害,亲近的人也会离你而去 。
所以,当你经过一天工作的疲惫,面对父母、对象、朋友关心的唠叨,也许可以试着脱去“愤怒”的外衣,向他们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 。
不过,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是被宣泄情绪的一方,也不用过于难过 。有时候,对方发脾气,并不是真的对你有什么不满,更多的只是把你视为安全可靠的人 。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是情感活力的体现,当有一方用攻击和伤害对方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时,意味着我们可以做的更多,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让攻击和伤害成为关系修复的契机 。
那些真正关心的人面前,发泄方往往就是一面镜子 。需要让他在这个自我的镜子中发现那些不曾注意到部分和感受,例如:言语表达、思维方式 。与他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共同发现和接纳双方身上那些脆弱的部分,找到平等的对话方式和解决的方法,最终让彼此变得更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