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42岁女博士的相亲 , 就类似这个故事中的第二位学生 , 采用的是“完美主义”决策方式 , 总以为还有更大更好的麦穗 。
的确 , 继续等下去 , 她有可能等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 毕竟和她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 , 也都是海归博士毕业 , 所以她的圈子一定也有海归博士 。
但更大的可能是 , 这些同学年薪还没有300万的时候 , 早就已经成家立业了 。 等条件达到女博士标准时 , 人家孩子都上小学了 。
所以说 , 在做选择的时候 , 要破除“最优决策”的执念 , 追求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 。
把未来的什么都想好了 , 就已经输了 。
因为机遇 , 永远都藏在不确定性中 。
03
麦穗理论所引申出来的决策方式就是:先观察、再定标、后选择 , 遵循“不求最好 , 但求更好”的原则 。
就像故事中的第三位学生:
先观察 , 在麦田的第一个三分之一 , 只看不摘 。
再定标 , 在麦田的第二个三分之一 , 确定标准 。
后选择 , 在麦田的第三个三分之一 , 一有即摘 。
那么 , 具体到那位42岁的女博士 , 什么才是“更好”的决策方法?
《指导生活的算法》作者布莱恩·克里斯汀和汤姆·格里菲斯 , 提出2步满意决策法:
第一步:用37%时间确定“基本满意标准” 。
第二步 , 用63%时间选择满足“基本满意标准”第一个方案 。
比如 , 如果一个人打算在20-40岁之间 , 也就是20年寻找理想人生伴侣 。
如果采用2步法 , 用37%时间来寻找基本满意标准 , 需要20年*37%=7.4年 。
也就是在28岁左右 , 就确定基本满意标准 , 然后如果发现有一位异性满足这个标准 , 就迈入婚姻殿堂 , 不再继续寻找 。
当然 , 我们也可以灵活一点 , 不一定是用时间 , 也可以用次数等其它标准来进行决策 。
比如 , 你想在接触了50个人之后决定是否结婚 , 就可以在接触50*37%=18.5 , 即第19个人后 , 确定基本满意标准 , 后续接触时只要好于这个标准 , 就可以确定是否结婚 。
不过 , 这里的37%和63% , 都只是一个参考概率 ,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这个概率 。
如果能够早一点确定自己的基本满意标准 ,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时间表来做决策 。
04
很多姑娘在第一次择偶的时候 , 总是喜欢拿出偶像剧的标准 , 什么身高180啦 , 年薪过百万啦等等 。
但如果你对自己所能接触的男性有个大致的了解 , 就会发现 , 按照这样的标准找对象 , 就是作死 。
博主@天機微泄的博主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身高170以上年收入35万以上的男生都是香馍馍。
本文图片
看到这样的择偶标准 , 你是不是觉得要求太低了?
这个择偶标准 , 是一个96年的深圳本地姑娘的择偶标准 。
据博主透露 , 这个姑娘是一个有编制的小学老师 , 月入1W多 , 人长得也漂亮 。
小姑娘还表示 , 如果实在找不到 , 要求还可以适当降低一点 。
博主惊呆了 , 她觉得对方一个本地姑娘 , 这样的要求也太低了 。
但后来她查了数据后发现 , 姑娘的要求确实不算低 。
2020年 , 国新办发布了一个数据:18-44岁的成年男子 , 平均身高是169.7厘米 。
本文图片
也就是说 , 中国身高170以上的男性 , 也就是50%左右 。
2020年 , 深圳的平均工资不到1.1W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媒婆|女孩二 媒婆上门?
- krist|泰星Krist:想和可爱的女生谈恋爱,奈何追求者大都是男生
- 互道|让女人离不开你的“高招”:仪式感
- 奚梦瑶|奚梦瑶何猷君深夜约会被偶遇,女方懒洋洋依偎老公身上,牵着小手好甜蜜
- 离婚|男人放弃女人,一个字;女人放弃男人,两个字!
- 离婚|女人月子没坐完就去办离婚,嫁得对不对,生娃后就暴露得一清二楚
- 半熟恋人|《半熟恋人》中罗拉王能能晒近照,他俩七夕陪女儿,王能能被放在男友寄存处
- 恋爱|女生是否对你有好感,约她吃一次饭就知道了
- 米歇尔·奥巴马|61岁奥巴马意外亮相电影节,被女制片人拥入怀中,米歇尔壮硕又减龄
- 马克·扎克伯格|扎克伯格肩扛混血女儿,入手大型3D打印机,要给娃造“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