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为什么我的孩子一身“刺”( 二 )


得不到的,总是最迷人的 。
3.孩子真的“犯禁”,还是你只想他服从?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
父母常习惯性地抱怨:孩子不听话,总和自己对着干 。越禁止什么,他越要做什么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孩子并没有犯什么过分的错误,他的“对着干”,更多的是父母眼中的不合适、不正确 。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我的孩子一身“刺”

文章插图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什么都听父母的,给人一种很乖的感觉 。可渐渐的,孩子有了主见,开始说“不”,这给父母一种感觉,孩子不乖了,不听话了 。
所以,并非孩子故意挑战禁令涉入雷区,只是他的做法与父母相悖,让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在与自己夺权,并对无法掌控的局面感到恐慌 。
《小欢喜》中的英子,喜欢天文,想报南京大学 。而这些,都是她妈妈严令禁止的,所以当她发现女儿背着自己偷偷去做这些事的时候,又生气又伤心 。
英子并未做错什么,她只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用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人生 。相反,妈妈的那些禁令,体现的是父母的控制欲 。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我的孩子一身“刺”

文章插图
尹建莉老师曾说,想杜绝孩子叛逆,除非生个机器人,自己控制程序 。
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输入什么指令,就得到可预期的结果 。孩子有选择权、尝试权,想让孩子听话的前提,是让孩子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规则,而且真的是正确的规则 。
4.围追堵截,不如适当放权
那么,假如父母已经确信这是正确的规则,而孩子还是竖起了一身刺,在不该做的事上对着干,并屡禁不止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①不对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不听话时,有的父母会失望、会愤怒,并强行去管教孩子,对他大发雷霆 。但利用父母的权威直接禁止孩子,只能换来暂时的妥协,并不能让孩子真的养成好习惯,更有可能,会激发他的敌意,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我的孩子一身“刺”

文章插图
昨天,同事跟我说,因为三年级的儿子听网课不认真,总想偷偷玩手机,她一气之下把儿子打了一顿,手机也给没收了,结果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
同事十分后怕:“幸亏小区门卫眼尖,给拦住了,不然不定出什么事呢!”
当禁果效应出现的时候,父母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逆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疾言厉色的强制管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
②先共情,再选择
明星胡可有一个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句式:“我知道,但是……”先以平视的角度与孩子共情、安慰,让他明白父母已听懂他的需求,并思考了他的需求,然后给出第二种选择 。
“不准看电视!快去写作业!” “我知道你很想看电视,但是现在是学习时间 。你是选择现在关掉还是再看五分钟后关掉呢?”
这两种说法,显然孩子更乐意接受第二种 。不仅因为语气温和,而且它给孩子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
单纯的禁止,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让孩子不自在,并激起他的反抗 。
③兴趣引导,适当放权
热播剧《安家》中有一个小学渣苏天培,学习成绩很糟糕,却对电子游戏之类的东西十分入迷 。苏妈妈的禁止令不仅没起到效果,反而把母子关系搞得很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