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话红木|中国传统家具所呈现的中国智慧( 二 )
因此 , 我们也知道: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之所以能够被举世公认、誉满天下 ,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被文化长期、充分渗透之后而形成的高贵的“根” 。
中国文化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正是在这种文化纲领的指导下 , 中国传统家具的出现 , 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产物——它是“道器合一”的产物 。
而中国两千多年前 , 对此早有表述 。 《周礼﹒考工记》一上来就开宗明义 , 强调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百工”的重要性:“国有六职 , 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 , 巧者述之守之 , 世谓之工 。 百工之事 , 皆圣人之作也 。 ”意思是说:传统家具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创造出来的 , 而是“知者”所创 , 即:中国智造!
有智慧的人创造了器物 , 心灵手巧的人照本宣科地做出来 , 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这就是:先有传统 , 后有传承 。 传统是传承的基础 , 传承是令传统相续的保证 。 传统的东西要想能够传承下去 , 其中必须要有思想、文化的浸润 , 这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
【小王话红木|中国传统家具所呈现的中国智慧】
一把椅、一张凳 , 甚至一个家具的局部 , 它们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信仰与情感 。 以至于 , 中国传统家具 , 从礼教发展到实用 , 继而发展成为集文化、哲学、美学于一体的传世之作——这在世界上是相当罕见的!尤其是明式家具的出现 , 承担了中国文化所有的光辉和智慧 。
而时下 , 虽然传统家具随处可见 , 并且部分历史遗存下来的家具之拍卖也屡创新高;但其原本的崇高 , 已经在熟视无睹中被逐渐瓦解 。 对一个中国智造的传统器物来讲 , 我们如何还原建立在学识、思想、智慧、创造力、想象力、文化习俗、审美习惯等基础上的高超阐释能力 , 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
“人类面对历史时 , 绝大多数人对器物的关注 , 远甚于对礼制的关注;对技术的膜拜 , 远甚于对思想的膜拜 。 ”——著名媒体人 龚曙光
道在器中
中国文化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器 。 ”一个有形的器物 , 凌越于其形制之上的 , 是其内在无形的人文精神和自然规律 , 没有这种内涵存在的有形器物 , 是不可能成为神品的 。 它仅仅是一个死器 , 与流传和恒久无关 。
换句话说就是 , “道”是器物的灵魂所在 , 无论是人还是物 , 只有“道在器中” , 才会令器物饱含生机、精神、价值和内涵 , 才能僭越器物本身的价值 , 才可以鲜活和弥久 。 这便是“道在器中”的大义 。
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形而上的“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 , 也是中国古代“造物为良”思想的核心体现 。
在所有思想体系中 , 易学思想是所有造物思想的最核心主导 。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 她特别强调阴阳观念和辨证思想 。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道可道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 这个“道”可以说 , 但是又没法去明确表达 。 而《易经》则说的干脆:“一阴一阳之谓道” 。 注意了 , 这个“一” , 不是数词 , 是动词 , 为“所以”的意思 , 即:这个所以阴、所以阳的循环过程 , 称之为“道” 。 说白了就是大自然中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阴晴圆缺这种自然规律 。 (阳代表积极、光明、喜悦、凸出等 , 阴代表它的对立面 , 代表阴暗、消极、低洼等)
孔子所说的“父母之年 , 不可不知也 , 一则以喜 , 一则以惧 。 ”(《论语﹒里仁》)喜的是父母又长了一岁 , 惧的是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 一阳一阴两种心态同时并存于自然规律之中 , 这便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体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小飞侠熙熙 真话虽然刺耳,却能直指不足!
- 失恋 你讲话好好听哦 (??????)?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
- 最经典睿智的一段话,受用一生
- 婚姻|为什么女人过了50岁,反而更需要男人?3个女人说了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