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聆听自己,给自己一次同理心推演的机会 | 和自己换位思考( 三 )


因为更多的人会为了第二天能早起骑车锻炼,而早点入睡 。
这篇文章如今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 。
但你能保证今天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没有类似的问题吗?
当然,今天文章的关注点是我们自己;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发现自己正在为了一些“无稽之谈”而过于消极呢?
伴随“聆听”的,一定是同理心 。
我们在之前很多的谈判理论里,论述过“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
简单地说,
“同情心”是假设他是我,我能产生相同的情绪;
而“同理心”是假设我是他,我能产生相同的逻辑;
比如,
我们不会“同情”一名罪犯,因为我不认同他的做法;
但我们可以“同理”罪犯的行为,因为如果我是他,我也能推演出相同的理由 。
“同理心”不需要“认同” 。
当我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无法认同自己“消极”的观点 。
那么“同理心分析”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武器 。
举个例子,
当我们开车来到十字路口,前方红灯,我们停车等待;
此时,身边有一辆车不顾红灯驶过路口,此时我们心中大怒,
这司机素质怎么这么差?闯红灯会出人命的!交警哪去了?怎么不抓他?这社会怎么这样?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一不小心,自己闯了红灯;
碰巧被警察拦了下来,200元,扣六分!
我们心中同样大怒,
我去,怎么别人闯红灯不抓,我就被抓?这是什么社会?
前后两次,我们内心对“闯红灯”这件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消极看法;
第一天,我们认为“闯红灯”是危险的,社会应该有机制来惩罚这种行为;
第二天,我们认为“我”被这种机制惩罚,怎么这么倒霉;
“过于消极”让我们产生了认知的矛盾;
第二天的“我”,无法认同第一天的“我”;
该怎么办?
请对我们自己应用“同理心推演”;
记住,“同理心”不需要认同,只需要去理解第一天的“我”的逻辑;
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惩罚闯红灯的机制有什么好处?
答案很简单,
它可以让闯红灯的行为减少,保护人们生命的安全 。
那么,
我闯红灯被惩罚有什么“正面积极”的意义?
答案也很简单,
对我的“惩罚”意味着这个机制仍然在有效的运行,它将会保护更多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的生命 。
一切是不是截然不同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让你开始自省,
我是不是“过于消极”而丧失了对自己的“同理” 。
和自己换位思考,请今天就开始聆听自己 。
-
这里是“谈判思维”!
“和自己换位思考 第三篇” 待续
--- 桔梗 (839239@qq.com)
旁观者|聆听自己,给自己一次同理心推演的机会 | 和自己换位思考
文章图片
【旁观者|聆听自己,给自己一次同理心推演的机会 | 和自己换位思考】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