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秋|魏国秋: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魏国秋|魏国秋: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本文图片

风筝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魏国秋
“天上风筝飞 , 地上人儿追 。 ”自古以来 , 放风筝就是我国民间百姓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 。 风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种类样式和派别 。 其中 , 天津“三绝”之一的风筝魏 , 制作的风筝以做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亮丽和飞行平稳而著称 。
来源:《科学之友》202207期 · 传承
文:秦改梅
风筝魏的百年传承
天津作为我国近代以来最早开放通商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 在不断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和洗礼的同时 , 却又顽强地保留着颇具传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各种民间艺术形式 ,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
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民间美术“三绝”传承至今 , 兴盛不衰 , 其中的风筝魏自魏元泰创始以来 , 经历了魏氏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 薪火相传百余年 。
天津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之乡 , 自古流传着《杨柳青放风筝》的歌谣 , 其风筝制作技艺历史悠久 , 工艺精湛 。 在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中可以看到最常见的蝴蝶、老鹰等仿生风筝 , 也有西游记及其他人物风筝 , 内容多来自神话或者戏曲 , 还有宫灯、蝙蝠等“串儿”类风筝 。
魏国秋|魏国秋: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本文图片

《十美图放风筝》
清末民初 , 天津的风筝作坊和风筝艺人数不胜数 ,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天津风筝种类繁多 , 但以软翅为主 。 软翅风筝仅在翅膀上沿有骨架支撑 , 下面是软性的布或绢等材料 , 适合制作禽鸟或者昆虫 , 如鹰、蝴蝶、燕子、仙鹤、蜻蜓 , 等等 。
民国年间 , 天津风筝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风筝魏的创始人——魏元泰| 。 魏元泰生于1872年 , 由于家境贫困 , 年少辍学 , 16岁到扎彩铺当学徒 , 学得了一手扎风筝的好手艺 。 学徒期满后 , 父亲给他张罗开了一间以父亲魏长清名字命名的“魏记长清斋扎彩铺” , 以此为起点 , 从此成就了他的风筝事业 。
魏元泰师法前人 , 不断创新 , 在传统风筝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 其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 , 形成了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和便于携带的五大独特艺术风格 。 他的风筝技艺在天津可谓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 “风筝魏”这一称号也开始闻名于坊间里巷 。
魏国秋|魏国秋: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本文图片

风筝魏创始人 魏元泰
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风筝魏历经百余年几代人的传承 , 不断地发展创新 , 每一代人都为这门手艺付出了很多 。 到我这一代 , 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 作为非遗人 , 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 ”
从民间手艺人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魏国秋深感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 把风筝魏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 把这一百年老字号发扬光大 。
魏国秋|魏国秋:追风筝的民间艺人
本文图片

魏国秋
“从小耳濡目染 , 一睁眼就能看到爷爷、奶奶、父亲在做风筝 。 后来 , 爷爷给我买了一些小人书 , 我照着小人书画画 , 画得特别好 , 还把小人书上的图案画在风筝上 。 爷爷看到后高兴地说‘这孩子是块材料’ , 于是就开始传授我技艺 。 ”生于风筝世家的魏国秋 , 从六七岁起就已经接触风筝制作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