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养花匠|评分从3.6直冲8.3,《魔幻手机》为何被00后封神( 三 )


“什么叫做盗?盗就是偷 , 你等于偷了那些著作人的钱包 , 长久下去 , 这些人就不会再发明什么软件 , 也不会写什么书 , 更不会拍什么电影了 , 整个民族的创作力岂不是被扼杀了?”
三观正得令人拍手叫绝 。
其实 , 十几年前编剧通过《魔幻手机》反映的这些问题 , 时至今日又何尝不是我们切实关注的呢?
哪怕当年的服道化充满塑料感 , 五毛钱特效显得拙劣粗糙 , 但它传递的价值观永远都不会过时 。
评分逆袭 , 00后更喜欢“神剧”?
2021年再回望《魔幻手机》 , 傻妞的部分功能如无线视频通话等 , 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 。
但还有很多大胆的脑洞至今来看仍非常超前 。
我们不知道 , 再过四十年 , 人类是否能研发出机器人手机 , 只要拥有支配它的权力 , 便能像陆小千一样 , 从普通人变成上天入地的超级英雄 。
而在《魔幻手机》首播的2008年 , 还是小灵通称霸天下的时代 , 智能手机尚未走上历史舞台 。
剧中除了傻妞之外 , 其他人使用的手机还是这种形态——
当时 , 手机承载的主要功能是通话和发短信 , 下载歌曲已经是高端操作 , 甚至连摄像头都没有 , 更谈不上如今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生活所需的App 。
因此 , 剧中关于手机高科技的畅想 , 在十几年前的观众看来 , 显得尤其荒诞离奇 。
《魔幻手机》被言之凿凿地定义为“雷剧” , 多半跟这些与现实生活离题万丈的构想有关 。
另外一个原因是 , 在此前的国产影视剧市场上 , 虽然有《宝莲灯》《西游记》等以神话人物为背景的剧集 , 但从来没有诞生探讨未来技术与道德关系的作品 。
成年人觉得“雷得外焦里嫩”的大乱炖元素 , 小孩子却看得不亦乐乎 。
小孩心中没有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系统认识 , 反而更能接受背离现实世界的想象 , 正如他们不会对《巴啦啦小魔仙》嗤之以鼻 。
谁不想拥有一台“傻妞”呢?
事实上 , 当年追《魔幻手机》上瘾的观众 , 很多都是18岁以下的人[1
。 这部剧也一度被视为儿童剧 。
然而 , 这部分真正喜欢《魔幻手机》的青少年 , 很多还不具备在网络世界发声的条件 。
十几年前 , 豆瓣还是远离饭圈的文青集聚地 。
《魔幻手机》对唐僧师徒等角色的呈现 , 颠覆了传统语境下人们对《西游记》的印象 , 引起过一轮唇枪舌剑 。
这样一部剧 , 自然难以获得当时以70后、80后为主的豆瓣用户的青睐 , 低分似乎是命中注定 。
随着长大后的90后、00后夺得互联网话语权 , 《魔幻手机》的豆瓣短评区开始出现大面积“为童年记忆尽绵薄之力”而打高分的人 。
与此同时 , 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等文学影视作品的横空出世 , 整体环境对科幻的认识度和接受度大大提高 。
人们诧异地发现 , 在科幻国产剧领域 , 《魔幻手机》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尝试 。
或许 , 我们缺乏的不是科幻想象力 , 而是对想象力的鼓励、包容 。
【阳台养花匠|评分从3.6直冲8.3,《魔幻手机》为何被00后封神】觉得好的朋友 , 帮忙点下赞哦 , 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