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大小周后,年轻人为什么“又不干了”?( 二 )


我很喜欢一句话 , “战术上的勤奋 , 无法抵消战略上的懒惰 。 ”
关于收入我目前没有太高的期望 , 只要能让我的生活和工作保持平衡就足够了 。 据我所知 , 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加班根本没有加班费 , 工作不是也要照干吗?所以我不想在加班费的加减上过于纠结 , 如果真能用周末系统性提升自己 , 以后的薪酬涨幅肯定要比双倍、三倍工资更有价值 。
3
“我不焦虑 , 但我懂同事们的焦虑”
阿宽 , 90后程序员 , 供职于字节跳动
我入职字节3年了 , 工作虽然很忙碌但还真没感受过所谓的焦虑和压力 。 包括周围同事也是一样 , 大家加班归加班 , 却很少有那种歇斯底里的负能量 。 我的理解是 , 每个能进大厂的人都有强烈的目标感吧 。
取消大小周的结果宣布后 , 我明显感觉到周围氛围变了 。 虽然还没有正式执行 , 但是有几个同事已经开始投简历联系猎头 。 外界可能不知道 , 取消大小周对我们来说薪资变化确实挺大的 。
在我司 , “大周”加班的那天是双倍工资 , 一个月有两个大周 , 算下来每月相当于多上4天班 , 一年12月乘以4 , 等于48天 , 相当于一年多两个月工资 。 而且大小周的工资补贴还进行过一轮升级:以前大周工资是给底薪的2倍 , 去年年底变成了底薪加绩效的2倍 。 不少公司年终奖也就一个月工资 , 这么一比还是很可观的 。 据说有兄弟部门在招聘新人 , 对方已经拿到offer , 却因为听到取消大小周没有入职 。
我个人很支持公司取消大小周的决定 。 我目前单身 , 最大的爱好是踢球 。 取消大小周以后 , 跟球友们相聚的时间更多了 , 也能偶尔堕落一下宅家看剧一整天 。
但我的同事们就不一样了 , 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老的员工 。 比如同组的一个老哥 , 以前觉得自己工资高 , 疫情前干脆让爱人辞职在家带娃 。 他每月到手收入扣掉房贷和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外 , 还要寄一部分给家里的老人 , 拿一部分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家庭保险金 。 他原本的设想是 , 自己的工资还会往上走 , 只要家里收支稳定就会越来越好 。 现在收入直接打折 , 心态有点绷不住了 。
还有一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哥们 , 两口子一直在存钱 。 他跟我说过 , 什么时候存够200个W就回老家南通生活 。 那边家里已经准备了一套婚房 , 带着这笔存款盘活北京的资源做个小生意或者开个工作室 , 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 现在收入下降 , 意味着实现目标的时间周期变得更长了 。 为此 , 他已经开始寻找周末副业希望把加班费的空缺补回来 。
这么说吧 , 我觉得30岁左右的打工人对互联网公司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想熬到退休几乎不可能 , 也不是人人都能走到总监、VP的级别 。 既然“高开低走”的职场人生在所难免 , 那不如接受现实把“高开”的优势最大化 。 所以我们这类人的目标就变成了“先打钱发育 , 再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 现在冷不丁的发育线变了 , 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了 。
早晚我也会娶妻生子 , 他们现在的焦虑我肯定躲不过 。
4
“我不知道会不会‘倒在黎明前’”
老杨 , 90后产品经理 , 公司不方便透露
我原本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理性的人 , 否则也做不好PM的工作 。 可是取消大小周带来的变相降薪 , 让我发现自己居然一直在闭眼狂奔的路上 。
我跟老婆刚毕业的收入就比较乐观 , 我在大厂做产品 , 她是传说中的女程序员 。 在同龄人还在合租房里对付的时候 , 我们已经买了车在回龙观租着两室一厅 。 或许是看到我们的发展比较好 , 也或许是看到孩子的诞生 , 前年开始家里老人劝我们在北京买房 。 我们的工作一直比较稳定 , 所以社保纳税这块已经满足了购房标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