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病皮肤结节图片 皮肤猪囊虫病

猪囊尾蚴病又名猪囊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小肠内的带科带属的有钩绦虫、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人、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猪囊虫大多寄生于猪的横纹肌内,脑、眼,其它脏器也常有寄生 。猪囊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为了人类的健康,是肉品卫生检验的必检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限期消灭的疾病之一 。
病原体有钩绦虫是成虫,呈背腹扁平带状,长 2~5m,偶有长达 8m 的 。虫体由头节、颈节和很多个体节组成 。头节位于体前端,呈圆球形,小米粒样,直径约 1mm,头节上有四个圆形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两排角质小钩 ( 25~50 个 )。颈节纤细,长约 5~10mm 。颈节往后为体节,由于体节的发育程度不同又分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 。未成熟节片 ( 幼节 ) 宽度大于长度,此节片中的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成熟节片 ( 成节 ) 距头节约 1m 左右,成节的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而近似正方形,内含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呈泡状,数目约 150~200 个,遍布于节片的背侧 。卵巢除分二叶外,还有一个小的副叶 。子宫为一直管 。孕卵节片 ( 孕节 ) 长度大于宽度,子宫向两侧形成分枝 ( 7~12 个 ),内充满虫卵可达 3 万~5 万个 。虫卵为圆形或略为椭圆形,直径为 35~42um,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卵壳多已脱落,其外是一层比较厚具幅射状条纹的胚膜,内有一个圆形的六钩蚴 。幼虫 ( 猪囊尾蚴 ) 发育成熟后呈椭圆形,黄豆大,长 6~10mm,宽 3~5mm,为半透明的囊泡,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个圆形,小高梁米粒大乳白色小结,其内有一个内翻的头节,其构造与成虫头节相似 。
生活史有钩绦虫寄生在人小肠的前半段,孕卵节片陆续从虫体上脱落下来,随粪便排出体外,有的节片在排出过程中或是到外界后由于机械作用的因素而破裂,虫卵散出 。猪食入含有节片或虫卵的人粪便或是被虫卵或节片污染了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在胃肠液的作用下,经 1~3 天六钩蚴破壳而出,然后借助小钩和六钩蚴分泌物的作用,钻入肠壁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到达猪体各部停留下来,经 2~3 个月发育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囊尾蚴 。猪囊尾蚴多寄生于猪的横纹肌中,以咬肌、膈肌、肋问肌以及颈部、肩部和腹部的肌肉最多见,内脏以心肌最多见,在寄生严重时各部都有,脂肪中也有寄生 。猪囊尾蚴在猪体内生存数年后钙化而死亡 。人如果食入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有活的囊尾蚴的猪肉后,经胃到小肠,在胃肠液作用下,囊壁被消化,头节用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 。经 50 天左右发育为成虫 。
临床症状一般感染症状不明显,只有在极严重感染或某个器官受到损害时,才表现明显症状 。寄生部位和受损的器官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大多表现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贫血和水肿 。如囊虫寄生在四肢肌肉,可出现前、后躯异常肿大,行走困难,喜欢躺卧;寄生于面部肌肉,头肿大;寄生于膈肌、肋间肌、心、肺及咽、喉、舌部等肌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寄生在眼部时,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寄生在大脑,可表现有神经症状,有时会发生急性脑炎而突然死亡 。
病理变化肌肉苍白水肿,切面外翻,凸凹不平,有米粒大小的白色的囊虫,囊虫寄生在脑、眼、心、肝、脾、肺等部,甚至淋巴结,脂肪内也可找到虫体 。后期可发现钙化灶 。初期在囊尾蚴外部有细胞浸润,继之发生纤维性病变,长大的囊尾蚴压迫周围肌肉,出现萎缩 。虫体死亡时,囊液变为混浊,虫体崩解后同囊液一起钙化,镜检可见巨噬细胞侵入包囊,吞噬死亡崩解的虫体,然后该部由结缔组织所填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