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白驿站”:经历过白血病的他们正帮助更多白血病家庭


|成都“小白驿站”:经历过白血病的他们正帮助更多白血病家庭
本文图片
“小白驿站”门口写着“欢迎回家” 。本文图片均为采访对象提供
14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 , 屋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 , 表面上看 , 这处位于成都闹市区的房子并无特别之处 。 但细微之处又有不同:角落里有用以消杀的紫外线灯 。 更重要的是 , 它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仅有步行15分钟的路程 。
西部战区总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刘芳曾师从“亚洲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 , 很多患者为此慕名而来 。 住进这个步行15分钟就可到达的房子的 , 大多是血液病患者及家属 。 这是“小白驿站”的“军总站点” , 今年3月8日正式启用 。 第二个站点位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附近 , 也已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
“小白驿站”为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临时住宿场所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 还会为病人家属定期组织护理知识培训 , 帮助困难家庭筹款就医 。 晚上没事的时候 , 几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 , 遇上节假日 , 也会聚一起举办团建活动 。
【|成都“小白驿站”:经历过白血病的他们正帮助更多白血病家庭】“这是一个病友们相互取暖的场所 。 ”近日 , “小白驿站”创始人之一胡玉梅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 现在两个站点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病友的住宿需求 , 第三个站点的筹建已经提上日程 。
胡玉梅和团队主要成员也是白血病患者的家属 , 他们想继续为驿站扩容 , 如果可能的话 , 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 , “能帮一个是一个” 。 他们希望更多的患者家庭可以在治疗路上不再踽踽独行 。
|成都“小白驿站”:经历过白血病的他们正帮助更多白血病家庭
本文图片
今年儿童节 , 胡玉梅(右)为孩子们庆祝“六一” 。 受访者供图
因为“一路苦过” , 希望继续帮助他人
2015年7月 , 胡玉梅8岁的女儿小霖花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 她独自一人带女儿从南充来到成都看病 。 一边要在医院陪护 , 一边要找地方给女儿做饭 , 胡玉梅在医院和住所之间艰难维持 。 她当时迫切渴望有一个病友互助的地方 , 一家人忙不过来的时候 , 另一家人如果有空闲可以帮个忙 。
经过一段时间化疗 , 小霖花被宣告治愈 , 但2017年3月又复发了 。 胡玉梅又重新带女儿走上了“抗白之路” 。 骨髓移植后四个多月 , 小霖花的白血病第二次复发 , 此时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已无效 , 就连医生也委婉地劝胡玉梅放弃 。
胡玉梅不愿认命 , 固执地寻找任何可能的方法 。 2018年初 , 她为女儿争取到了一项新治疗方法的首个临床受试者名额 。 冒着巨大风险接受治疗后 , 小霖花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消失 , 胡玉梅和女儿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
几年的时间里 , 胡玉梅带着女儿辗转多家医院治疗 , 原本殷实的家境变得入不敷出 。 在病友圈里 , 患白血病的孩子通常被叫作“百万宝宝” 。 陪女儿治病的过程中 , 胡玉梅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 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同病相怜的病友 。 在一名医生的帮助下 , 他们组建了“小白互助群” , 慢慢地 , 病友间开始相互帮衬 。
“我要感谢我女儿 , 让我从一个从不进厨房的人 , 变成了病友口中的‘厨神’ 。 ”小霖花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期间 , 胡玉梅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出租屋 。 她做的“病号餐”特别好吃 , 颇受病友欢迎 , 所以每到饭点 , 她总会张罗着大家一起吃 。 人最多的时候 , 她的出租屋里可以同时坐下两桌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