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岛|这两句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另有深意(深度解读)


袁大岛|这两句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另有深意(深度解读)
文章图片
袁大岛|这两句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另有深意(深度解读)


【袁大岛|这两句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另有深意(深度解读)】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这句话出自李康的《运命论》 , 原文如下:
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堆出于岸 , 流必湍之;行高于人 , 众必非之 。
其实意思 , 在如今的网络舆论的影响下 , 大致有这么三类的划别 ,
第一种解读 , 就是告诉大家 , 人要低调 , 不要过度发扬自己的个性 , 否则会被打压 。
第二种解读 , 说的是人要想真正超越别人 , 必须承受“摧之非之”的代价 ,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因为真正优秀的人 , 必然要经历苦难 。
第三种解读 , 就是人不要有妒忌之心 , 不要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 , 而是要成为他们 , 一起成长 , 彼此竞争 。
这三类解读 , 各有各的道理 ,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说法去表达不同的心态或是立场 。
那么 , 我就来说说我体会的 , 第四类的深意 。
木秀于林 , 这个秀 , 从观念上来讲是指高出其他的树木 , 那么风必摧之 , 是指的比其他树木高出的部分 , 因为没有了大家的共同对抗 , 所以就会导致被风这样的力量毁灭 。
那么 , 风摧毁的 , 仅仅是针对这个所谓秀木吗?
当然不是 。
风和树木 , 其实原本就是对抗的关系 , 风过林境 , 林必挡风 , 这可以说是天生的对抗 , 而作为林这个体系下重要的组成 , 树木越高 , 对于风的抵挡就会越有效果 。
由此可见 , 这是两个庞大的 , 具备一定规模的 , 对抗体之间的斗争 , 而不是“某个个体太秀了 , 所以就要灭掉这个个体”类似这种粗浅的结论 。
进一步说 , 木秀于林 , 是“优秀”的错吗?
木秀于林 , 优秀的树木应当是典范 , 是代表 , 是作为林这个集体的要求 , 更是作为木这个个体成长的标志 ,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全村的希望”却成为了一种“不要出头”的说辞呢?其实 , 这不是秀木的问题 , 也不是风的刻意针对 ,
真正的问题 , 其实在于形成林这个群体之中其他的木 , 为什么在这个林中 , 其他的木没有成长起来?为什么其他的木 , 没有形成更有对抗的林?这才是根本所在 。
风还是林 , 都是一个集体的存在 , 这就好比我们所说的能够摧毁秀木的大风 , 也必然是一股力量的集合 , 自然界一股清风徐来 , 是不可能造成摧毁树木这样的威胁:
所以说到底 , 这是集团与集团的对抗 , 而一个集团里最优秀的力量 , 明明需要被保护 , 被重视 , 但其结果不仅让他孤军奋战 , 独自对抗原本需要群体对抗的力量 , 甚至在他倒下的那一刻 , 没有丰碑 , 却有了一句颇具嘲讽的掂量 。
这种不合理的结果 , 表面上是在强调规则 , 强调规矩 , 其实是什么呢?
这其实反应了一个低能群体的群体暴力行为 。
如果把这个关系引入人际关系的问题上 , 我们就会发现 , 有些时候我们做的比别人好 , 遭人妒忌 , 这并不是我们的问题 , 也不是环境的问题 , 而是其他人的问题 ,
你优秀你努力 , 所以你是错的 , 我们浑浑噩噩 , 我们混吃等死 , 所以我们是对的 。
这种颠倒是非的情况 , 其实在很多群体之中都有出现 , 在这些群体之中 , 大多数人都是低能 , 低素质者 , 当这些人看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 , 就会针对这个人开展攻击行为 , 让他承担更多的责任 , 让他背负更多的使命 , 等到某一天他倒下的时候 , 这群人就开始嘟嘟囔囔: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