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_历史人物|一个人,熬得越久,越有力量

01
古人说:“欲求生富贵 , 须下死工夫 。 ”
我们从来不是生活的看客 , 而是生活的导演 , 外加演员的角色 。
功夫到家了 , 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 道理大家都懂 , 但是做起来 , 好难 。
就像作家刘震云所说:“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 , 一推敲 , 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 ”
所谓成功 , 其实是一个含泪奔跑的过程 。 如果你要逃避 , 那就注定会被淘汰 。
常常告诉自己 , 熬吧 , 熬的时间久了 , 就有力量了 。
于谦_历史人物|一个人,熬得越久,越有力量
本文图片

02
熬 , 是一种耐力 。
古时候 , 一些游牧的人 , 常常熬鹰 。
他们把成年的鹰放在某个地方 , 不让它吃 , 也不让它睡觉 。 经过七八天之后 , 鹰就会变得很听话 , 并且帮助人们捕猎 。
不难想象 , 七八天的时光 , 应该如何度过 。
多数的人会认为 , 鹰低头了 , 这是它的不幸 , 却从来没有想过 , 委屈了自己 , 也是成全了自己 。 假以时日 , 鹰还是可以回到天空 , 自由飞翔 。
相对于“昂起头”来说 , “活下去”更加重要 。
做人 , 在任何时候 , 都要有“活下去”的勇气 。 从年轻 , “熬”到年迈 , 只要你一直在前行 , 没有功劳 , 也有苦劳 , 起码后半生会更加幸福一些 。
牙齿和舌头比较 , 牙齿更加坚硬 , 但是一个人到了年迈的时候 , 就会发现 , 牙齿掉光了 , 舌头还很好 。 因为舌头有弹性 , 也有耐力 。
“路遥知马力” , 只要好好活着 , 以后总是有机会大展身手 。
03
熬 , 是在蓄力 。
作家刘同写过自己上高中时的故事 。
他在高三的时候 , 觉得读书太难了 , 于是有了放弃的念头 。
数学课上 , 老师组织大家温习高一的课程 。 他决定把高一的课程搞懂再说 , 其他的事情 , 放在一边 。
因此 , 他在小考上 , 破天荒得了九十分 , 超越了自己历来的成绩 。
也就是这样的“小确幸” , 让他铆足了劲 , 考上了大学 。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 但是很多人没有熬过这一关 , 也有一些人 , 连来到这一关的机会都没有 。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 , 要熬十多年 , 想一想都发愁 。
一举成名天下知 。 这样的喜悦 , 谁都期待 , 但只有愿意“熬”的人 , 才能拥有它 。
“熬”不是像蚂蚁在热锅里团团转一样 , 而是安静下来 , 努力读书 , 垫高人生的厚度 , 增加超越自己的力量 。
人是有潜能的 , 唯有熬一熬 , 才能发挥出来 。
于谦_历史人物|一个人,熬得越久,越有力量
本文图片

04
熬 , 是受辱的能力 。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继承了父业 , 记录和研究历史 。
从二十多岁开始 , 就外出考察 , “南游江、淮 , 上会稽 , 探禹穴 , 窥九疑 , 浮于沅、湘 , 北涉汶、泗 , 讲业齐、鲁之都......”
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 , 语重心长地说:“为太史 ,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 ”
不管多难 , 都要继承父亲的遗志 , 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 因此 , 司马迁在受到宫刑之后 , 还能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 写出了《史记》 , 被后人称为“太史公” 。
古人说:“士可杀 , 不可辱 。 ”
不管是谁 , 都是爱面子的 , 都希望能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 但是很多时候 , 事与愿违 , 你总要承受一些耻辱的事情 , 接受失败的教训 。
用人性的光芒 , 事业的成绩来掩盖人生的耻辱 , 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智慧?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