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森说|他通过模仿享誉世界,我通过模仿实现逆袭,你要不要也试试?


梁先森说|他通过模仿享誉世界,我通过模仿实现逆袭,你要不要也试试?
文章图片
梁先森说|他通过模仿享誉世界,我通过模仿实现逆袭,你要不要也试试?
文章图片
梁先森说|他通过模仿享誉世界,我通过模仿实现逆袭,你要不要也试试?
文章图片


我大学读的是理工科 , 还是偏技术门类的专业 。 所以在择业的时候 , 我还是倾向于选择与技术相关的职业 , 但是父亲却一心想让我做记者 , 因为我在大学里曾担任过校园摄像“记者” 。
毕业时 , 市里的电视台刚好招人 , 父亲便督促让我报了名 。 经过了笔试和面试后 , 我先被分到专题部做见习记者 。 分管专题部的台领导当时就跟我说 , 他们缺的不是摄像 , 而是写手 , 希望我有优秀表现 。 言外之意 , 我到底能不能顺利通过试用期 , 主要考核指标就是文字功底 。
在大学毕业之前 , 我写得最长的文章就是同学间的书信 , 极少在打磨文章和遣词造句上下过功夫 。 而一下子提高写作水平 , 写出数千字精美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 恐怕真的难以胜任 。
但我仅仅焦虑了一个星期左右就释然了 , 因为我又想起了自己从学渣逆袭成学霸的那个办法 , 那就是“模仿模仿模仿!”于是每天下班后我还是不舍得走 , 等所有前辈都走完 , 办公室空无一人的时候 , 我便打开资料柜 , 翻出前辈们撰写或请大师操刀的专题片解说稿 , 一篇篇逐字逐句地念 , 见到好的句子就抄下来 , 甚至那些特别大气的解说词就一篇篇仿写 。
于是 , 不到两个月的功夫 , 我的写作水平大幅度“提升” , 稿子越来越顺畅 , 句子越来越优美 , 得到了合作单位的表扬和带队前辈的肯定 。 于是顺利地通过了见习期 , 留在专题片专门司职文稿撰写 。 差不多工作一年后 , 又引起了大领导的关注 , 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更为重要的新闻部门 。
从此 , 就被大家冠以“才子”的名号 , 在做好各类重大新闻报道的同时 , 我还要兼顾一些专题片解说词的撰写 。 通过不断向身边的高人模仿 , 不断地“精进”自己 , 在二十几岁时便做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 成为了最年轻的中层领导 。
【梁先森说|他通过模仿享誉世界,我通过模仿实现逆袭,你要不要也试试?】我不是想表达自己有多厉害 , 而是想说 , 我们不要囿于固有经验 , 不要以过去或现在的自己来判断和定位未来的自己 , 而是要立马想办法去提升自己 , 改变局势 , 而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模仿 。 因为这种办法在我的成长经历里 , 多次有效运用 , 屡试不爽 , 对提高学业成绩 , 提升工作绩效都大有好处 。
不少介绍写作方法的书籍也毫无避讳地强调模仿的重要性 , 建议大家不知道怎么开始写作时 , 就模仿模仿模仿 , 先模仿 , 后创作 , 再往文章里注入自己的东西 。 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 因为我就是利用模仿 , 成为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厉害的人” 。
很多介绍如何实现阶层跃迁和技能精进的书籍也说 , 你想做一个很厉害的人 , 实现人生逆袭 , 就跟身边或某个领域里最厉害的人学习 , 不断地模仿他 , 最后超越他 。 其实那些很厉害的人 , 也大多是采用先模仿后超越的办法 。
享誉国际画坛的英国大画家大卫·霍克尼前些年整理了近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画作 , 查阅了许多资料 , 出版了《隐秘的知识》这本书 。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 , 在画画时就借助了“暗箱技术” , 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投影仪去描摹 , 也就是照着实物图去填色 , 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 所以霍克尼就有理由怀疑 , 今天各领域的高手 , 是否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暗箱”技术 , 让别人看起来不明觉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