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却对白居易“一往情深”( 二 )


【元稹|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却对白居易“一往情深”】席间,白居易忽然一阵惆怅,他停杯叹道:“可惜微之(元稹字)不在,想必现在已经到了梁州了 。”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
这事倒也平常,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一天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恰恰是和李杓直、白居易等人在游曲江、慈恩寺这些地方 。
正欢洽时,突然邮吏传呼报晓,于是怅然而醒 。写诗道: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
这可真叫奇了,这两首诗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但却不约而同地写在同一天,还如同当面唱和的一样,用的是一个韵!这实在不能不说是灵犀相通,心心相印了 。
所以到了后来,这段两人遥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的佳话,经常是引用来形容夫妻间的牵念了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
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
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
由此可见,既然后人都把这种事,当作夫妻间的情感,那勘察元白的“奸情”时,恐怕也算是一个“铁证”吧 。
元稹|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却对白居易“一往情深”
文章图片
相濡以沫
虽然很多的朋友,口上都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实际中却往往是“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而元稹和白居易却不然,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 。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
之后,当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去世,在乡村守丧时,元稹慷慨送他二十万钱,让丧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
元稹的爱妻韦丛去世后,曾写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怀》,此事尽人皆知,就不多提了,而令人奇怪的是,白居易竟然以韦丛的口吻写了首《答谢家最小偏怜女》,其中写: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 。
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 。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 。
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
唉,元白这俩人卿卿我我的这种亲密劲啊,真是让我们看不过去 。
倒霉的事还在后面,先是元稹因冲撞了宦官,被贬出京城,后来又贬到通州(四川达县),他愁病缠身,常常忧心自己会病死在异乡 。
元稹曾写信给白居易诉苦道:“通之地……大有虎、豹、蛇、虺之患,小有蟆蚋、浮尘、蜘蛛、蛒蜂之类,皆能钻啮肌肤,使人疮痏 。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元稹自料必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整理了一番,辑为二十卷,托附给白居易 。元稹凄凄惨惨地踏上遥远的行程 。他形容自己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