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讨论“女性权益”

维舟(专栏作者 , 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全文3500余字 , 阅读约需7分钟
作为一种公共讨论 , 可能我们更需要做的 , 不是去争辩“女性主义”应不应该 , 姿态怎样 , 而是跳出女性或男性的身份 , 去共情他“人” 。
“女性权益”无疑是近两年来最受热议的社会话题之一 , 但它也经常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是按性别来划分阵营的 , 男性不可能真正支持女性的权益诉求 , 而女性则应该天然地支持女性 。 然而 , 现实比这复杂得多了 。
曾有不少老读者跟我说:“你写的各种话题我都感兴趣 , 唯独女性话题看不下去 。 ”至于看不下去的原因 , 则种种不一:有些人是看不惯一些女性主义者的姿态;有些人认为在现阶段 , “连主流男性都没得到权利 , 哪里轮得到女性”;有的人憎恶女性权益诉求造成社会对立 , “无论谁犯法就该被抓起来 , 这和男女没关系 , 最讨厌借任何事挑动两性对立”;还有人认为女性相信“西方那一套”是被洗脑了 , 没有独立思考;也有人嘲讽我一个男人谈女性权益“很可笑” , 是在“讨好女人”或赚取流量 , 动机可疑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这每一类人中 , 既有男性 , 也有女性 。
我们如何讨论“女性权益”
文章图片
这其中最常见的 , 可称之为一种审美式反应:有些人虽然支持女性权益诉求 , 却不喜欢一些女性主义者“太激烈”——他们不反对女性权利诉求本身 , 但要求你姿势好看 , 讨厌你反应过度、歇斯底里 。 一方面这种观点无视了历史上的进步常常是过激运动的结果 , “姿势好看”往往不能撼动原有的顽固结构 。 另一方面 , 吊诡的是 , 这种看法厌烦女性主义者的情绪化 , 但他们自己的反应本身也是出于一种直觉式的情绪化反应 。 他们相信现在的女性主义活动已经走火入魔 , 而他们自己“不反对女性权益诉求 , 但反对那种‘你反对我 , 就是反对女性权益’的专断”——然而这种专断本身 , 其实并非女性权益诉求的特征 。
另一种观点是 , 争取女性权益是好事 , 但得“慢慢来” , 属于“第二阶段”的事 , 好比盖楼要先打好地基 , 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 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心态 , 似乎觉得在目前阶段 , 这种“权利”是一种资源分配 , “正常人”都还没得到 , 就轮不到更边缘的群体 , 诸如女人、残疾人等等 。 连很多女性都接受了这一套 , 却没有意识到 , 这种将人群分优先级的预设 , 本身就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女性的权益被排在“正常人”之后 , 但实际上争取权利 , 并不是一个先后的问题 , 而是同一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
正由于“权利”被视为有限资源的再分配 , 女性权利诉求也就被认为是“不正当地”获得了更多(可能原本属于他人的)利益 , “她们在要求一些过分的特权” , 难免引起其他人的不平乃至眼红 , “激化社会矛盾” 。 不少女性和我说 , 自己周围的男性都很好 , 彼此相处得很愉快 , 也因此 , 她们不能接受现在把男女搞得很对立的女权话语 , 转而主张“真正的女权”应该是促进男女互相理解、互相欣赏 。 换句话说 , 她们寄望于实现社会整体框架的和谐 , 也就是不打破鸡蛋就能吃到煎蛋 。
既然相信自己的权利诉求在现有框架下就能得到充分满足 , 那么很自然地 , 很多人进而认为“中国已经两性平等了 , 比国外好多了 , 不需要闹女性权益” 。 不止一位女性明确跟我说 , 真的没感觉到有什么性别不平等 , 所以无法理解现在很多的女权主张 , 觉得要么是在夸大其词 , 要么就是在要求特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