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童年还是季节,其实是非常宽泛的、“虚”的概念,作家们都选择了一个“抓手”、一种“凭借” 。因为在“实在”的基础上升发感悟,所以读来并不枯燥 。铁凝的《一千张糖纸》关于欺骗,关于如何对待孩子,她从故事讲起 。表姑嫌孩子们话多,便随口许了一个诺言:孩子们如果能收集一千张糖纸,就可以换给他们一只电动狗 。但当孩子们真的收集到了一千张糖纸时,表姑却并没有兑现她的承诺,她承认自己哄骗了他们 。欺骗与信任,世故与天真的纠缠,都体现在有关糖纸的故事里 。我们想到那一千张糖纸,便会想到承诺的可贵 。
声音是多么难以表达,阿来选择了非常具象的方式 。一大早,“声音响起来了”:老马的声音、镇长的声音、旧皮鞋的声音、羊叫的声音、许多门开启的声音 。更多的声音传过来,越来越杂乱,男女的调笑声、收音机的音乐声、家畜们的鸣叫声、鱼贩的声音、菜贩的声音,等等 。随着这些声音的进来,我们知道作家因为生病在一个镇子里滞留了三天,三天来,作家通过这些声音熟悉了草原上的小镇,而此后每次路过相似的镇子,那些声音就会响起来,声音成为他的深刻记忆 。
李敬泽《壶碎,一个宜兴故事》关于宜兴壶的曲折流转 。被买走的壶见证了人的风光、人的寥落,虽然藏壶者心有不平,但一切之于造壶者都是浮云 。在顾景舟大师那里,壶只是壶本身,他平静的脸庞让人心中涌起万千感慨 。毕飞宇的《蚕豆》里,带着热气的蚕豆温暖着一个少年的心,所有的情感都落实在了那家常之物上,而那炒蚕豆的奶奶又是多么让人怀念 。周晓枫的《雨后》书写的是普泛意义上的雨后风景,雨点燃了作家的触觉、思考、情感和她对世界的理解,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个大雨过后的“风景” 。
那些习焉不察的日常之物在作家笔下变得神彩奕奕 。那些人生片断仿佛记忆墙壁上的钉子……借由作家的悬挂,便永远悬挂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 。——物怎么可能只是物呢,代表着的是我们的所见、所想、所念,红豆不只是红豆,明月不只是明月,炊烟也不只是炊烟……它们是它们自身但又不只是它们自身,借由作家们的书写,它们还变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
《人生有所思》实拍图
02
我们生活在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使我们的生活迅捷、便利,但有时候也可能会侵蚀我们的感受力 。今天的我们多么迷恋线上交流 。——我们宁可在手机里和人谈情说爱,也想不起给身边人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 。
某种意义上,我们对身边事物的细微感受力正在被手机绑架 。是的,在一个机器、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占重要地位的时代里,人显得如此笨拙 。可是,人之所以是人,是在于他/她有思考、有情感,是在于他/她脆弱、痛楚、羞怯而非无坚不摧——今天,无论是不是写作者,保持对外在世界的敏感性与疼痛感都很有必要,人之所以为人,就要感受属于人的那些笨拙、羞怯、不安以及痛苦 。
“有情”部分中,我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 。这是写于一九二五年的作品,儿子以前总是嫌父亲不够聪明,但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的愚蠢 。作品朴素、平实、洗尽铅华 。朱自清使“背影”成为了汉语里最迷人也最牵肠挂肚的意象 。《好时光悄悄溜走》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迟子建写的也是父亲 。与朱自清不同,迟子建怀念父亲的文字里,写了庭院、花草、菜地、山上郁郁葱葱的植物和鲜活可爱的动物,当然,也有正值壮年的父亲和母亲 。孩子长大了,但父亲逝去了,“我望着雨中的母亲,忽然觉得时光是如此可怕,时光把父亲带到了一个永远无法再回来的地方,时光将母亲孤零零地抛到了岸边 。那一刻我就想:生活永远不会圆满的 。但是,曾拥有过圆满,有过,不就足够了吗?”迟子建将记忆中永远健壮和富有温情的父母刻在了文字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自制实蛋的家常做法 如何制作实蛋
- 油菜香菇包子的做法 香菇油菜包的制作方法
- 焦作十大特产 焦作特产有哪些
- 女友|一位外卖小哥工作间隙跟女友见面,两人当街秀恩爱,路人羡慕不已
- 左旋肉碱的功效与作用
- 用淘米水洗脸的作用和坏处 用淘米水洗脸的方法
- 椒盐蘑菇的做法窍门
- 雨男/雨女是什么梗
- 刘壮实是什么梗
- 50岁后,女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