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真正自信的人,不是因为优秀,而是源于它
文/学乃身之宝
很多人认为,成为一个自信的人,首先要变得优秀,甚至是成功人士 。
但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有些人在外人眼中已是优秀的,且功成名就,却仍然不自信,而有些人在别人看来极其普通,甚至有些贫穷,他们反倒自信满满 。
为什么会这样呢?
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给了我们答案:自信的前提,从不是优秀,而是源于被爱 。
也就是说,一个从小被好好爱过的人,其内心才会真正对自己有信心 。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那些从小缺爱,自卑的人,怎样获得自信 。
文章图片
1.从小经常被否定的人,长大后容易自卑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奉行打压式教育,认为孩子不能夸奖,一旦表扬,就会骄傲,所以他们习惯贬低、否定孩子,这会导致很多人从小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地度过一生 。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这说明,童年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
而那些总是否定或贬低孩子的父母,可以说是言语虐待型父母 。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指出:“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 。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 。”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强调原生家庭决定论,因为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超越的,也不是在归罪父母,因为很多父母不是不爱孩子,是不会爱,他们从小也没有被好好爱过 。
这么说,是为了让那些不自信的人,通过了解自己的过去,来认识现在的自己,进而慢慢变得自信 。
文章图片
2.让自己变得优秀,以期待他人的认同
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极度渴望爱,他们常常想到的是,如果自己变优秀了,就会得到肯定和爱了,于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上,而这会迷失自己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自信的人,不是因为优秀,而是源于它】更重要的是,总是围绕别人的感觉转,会让他们形成假自我,是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
假自我,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真自我相对应 。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 。
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其实就是假自我的人,他们让自己变得优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那么这时的优秀,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真的很好,所以内心还是虚弱的,自卑的 。
一个人只有从心底里听从自己的感觉,那时的优秀和成长,才是真正的自信 。
文章图片
3.自信的前提,从不是优秀,而是缘由被爱
前面说了,自信的前提,不是简单地优秀或成功,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认为自己是足够好的,是值得被爱的 。
那么,那些从小缺爱,总是被否定的人,怎么获得自信呢?
首先,他们需要客观看待自己,意识到自己并非小时候父母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真正的放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忘掉这个人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