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的国宝工艺
在没有电动机器的古代,把厚实的贝壳磨成薄薄的贝片,是一件挺费时费力的事,再加上漆器本身也不省事,所以螺钿漆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属于奢侈品的范畴,流行与否,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清代人物酒壶,金漆镶嵌珠母贝,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 Wikimedia Commons
春秋战国以后,螺钿镶嵌工艺逐渐沉寂,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始复兴,在隋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精巧的技艺 。各种巧夺天工的螺钿镶嵌漆器不光在国内流行,还被僧侣和遣唐使带到了东邻日本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明晚期黑漆嵌螺钿庭院人物纹菱形盘,镶嵌了珍珠母贝和金银箔 | Wikimedia Commons
在当时的日本,螺钿镶嵌漆器同样受到王公贵族的热烈追捧,他们多次派人来中国采购包括漆器在内的商品 。有许多精品被视作国宝,至今仍然收藏在奈良正仓院 。2019年的正仓院展上,“领衔出演”的展品便是唐代的螺钿紫檀琵琶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螺钿紫檀琵琶(复制品)
日本既有漆器,也产贝壳,在受到了来自大唐的文化冲击后,当然也会想着仿造 。经过数百年的钻研,日本的螺钿漆器工艺已经与中国难分一二,以至于到了宋代,反而反向输出到中国 。北宋《泊宅编》中,甚至写道“螺填器本出倭国”,把出口转内销的技术误认为是进口的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6世纪,日本出口的花鸟蒔绘螺钿圣龛,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品 | Wikimedia Commons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日本江户時代,关屋蒔绘螺钿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 Wikimedia Commons
不过,《泊宅编》的作者方勺毕竟是个文人,恐怕对于社会底层的工匠和技术没有太多了解 。其实,中国的螺钿镶嵌漆器就算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也一直没有断档,并且还有了技术革新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明代黑漆嵌螺钿学士图八方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 Picry
五代以前的螺钿,使用的多为厚螺钿,贝片厚度在0.5~2毫米,透明度较低,颜色发白 。而南宋以后,薄螺钿慢慢成为主流,贝片厚度在0.5毫米以下,原料多用鲍鱼壳,色彩鲜艳,能够在漆器上拼出五颜六色的图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美容 [宜善医学]:美容护肤七步法
- 卸妆油 女人最好的福相:丰满
- 爱情|草民心语(辑36)
- 烟花|美丽的回忆,遗落在身后
- |人生,走着走着,就懂了
-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障碍的一个真相
- 小猪佩奇|踩水坑的快乐
- 爱情|深爱一场,惦念一生
- 灵魂|改变,人生的光亮
-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图片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监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