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文章图片
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文章图片
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文章图片
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
文章图片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记得几年前 , 国外有一个很火的视频 , 是主人在自家猫咪身上放了一个摄像头 , 记录了猫咪在外面跑来跑去的一整天 , 而下面大部分的评论都类似于“原来生活还有这样的一面 , 真有趣” 。
是啊 , 平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看到的东西、习惯了已经看到的世界 , 换一种角度确实会让我们感觉很不同 。
但我们究竟习惯了看到什么呢?
当一声啼哭响彻产房 , 新生儿降生的喜悦使得房内的匆忙、房外的焦急等待都变得值得 。
接着 , 孩子开始懵懂地认识这个世界 , 父母开始痛并快乐着地照顾孩子 。 于是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对话:
“这么冷的天 , 你把衣服给孩子 , 你怎么办” , “以后有孩子 , 你就知道了”、“小宝贝 , 看看你有什么想要的 , 爸爸/妈妈给你买” , “我想要吃汉堡”……
当然 , 即便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 你也会经常听到:“我就是想要和他在一起”、“这份工作是我喜欢的 , 我想继续去做” 。
可见打小开始 , 我们就习惯性地去盯着那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了 。 而这个“想要”呢 , 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欲望与诉求的体验 。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达芬奇密码》我看了很多遍 , 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
男主一行为了躲避抓捕 , 就坐飞机前往伦敦 。 在后面追捕的法国警方也立刻通知伦敦警方去机场拦截飞机 , 男主他们在降落的过程中看到了向机场飞驰的警车 , 意识到警察已经来了 , 于是选择在飞机还没停稳的时候下了飞机 , 并躲藏进旁边的轿车 。 接着警方呼啸而至 , 包围了尚未停稳的飞机 。
但有趣的是 , 警察看到飞机刚刚停稳 , 就先入为主的以为“乘客还没有从飞机上下来” , 于是只搜查了飞机 , 而躲在旁边车内的男主一行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
伴着台词“人们只看到他们选择看到的” , 我们也找到了第二个习惯看到的——选择看到 。
【老友手札|先跳出“习惯视角”,然后再去认识世界和自己】而我们不仅会选择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 , 也会在还没接触相关信息前 , 就在脑海中进行先入为主的选择 。 比如:
好孩子有更大的可能会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一定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会有好婚姻 。 这是父母对子女的人生规划 , 并且在父母有这种规划的时候 , 孩子可能只有三四岁 。
孩子还小 , 父母就已经这样认为了 , 这是不是有些先入为主了呢?
不过也不能说家长都是错的 , 因为在这个想法刚出现的年代 , 大家都很单纯 , 教育也没有普及 , 高学历确实能代表不少东西 。 可时代变了 , 这种沿用至今的看法 , 已经从一种对过去现象的描述 , 转变为对下一代的要求和期许 。
同时 , 建立在过去背景下的先入为主 , 究竟能否在当今社会走得通 , 也是难说的 。
可即便如此 , 为了捍卫作为父母的权威、为了使教育子女成为一件简单的事儿、为了不被孩子烦 , 大多数家长朋友还是秉承着这样的期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