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到自己的需要,再满足自己。”来听听来访者的故事( 三 )


她先是恢复了视频咨询 , 很快又恢复了面询 , 渐渐稳定了下来 。 这样有规律地工作了一段日子 , 她发现自己好像可以悟到一些东西了 。 最明显的一次是有天晚上 , 可能因为前一天刚做完咨询 , 大脑深处的某个部分似乎依然在后台运转着 , 她一时无眠 。 辗转反侧间 , 有个念头倏地冒了出来 , 她眼前一亮 。 这就好比是 , 反复转动着的钥匙终于打开了老旧的铁锁 , 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 她解锁了自己一些已经重复多次却浑然不觉的东西 ,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信念或者强迫性重复——老实说 , 这是一种复杂和别样的成就感 。
像是熬过了一个山谷 , 她终于重新把自己稳在了每周一次面询的状态 。 后来咨询师再次搬了新的咨询室 , 她倒是内心毫无波澜了 。 虽然有时仍会不受控地稍微迟到几分钟 , 不过内在观察和反思的那部分自我增强了不少 , 她明白这可能是因为咨询触及了一些艰难的话题 。 她曾经在咨询中报过两个梦 , 跟咨询师一起解读了其中一个 , 另一个已经搁置半年了;她提起过两次 , 咨询师提起过一次 , 两个人都记着那个梦 , 但也都很有默契地遵循着既有的步调 , 等待时机成熟再做处理 。 她思量着 , 那个梦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她领悟到的东西从何而来 。
“是什么”基本解决 , “为什么”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 可以想见 , 这一步也许会更有挑战 , 不过眼下的她已与过往不同 , 稳定了许多——有咨询师的支持作后盾 , 也能够对推进的节奏自主掌控 , 所以她并不慌张 。 如今咨询师在她眼里早已不是默然毫无生气的树洞 , 她半打趣半认真地把咨询师比作月亮 , 温柔、舒爽、清冷 , 没有耀眼的光华 , 先声夺人 , 却也不会太过刺目 , 将人灼伤 。
另一方面 , 虽然还答不出“为什么” , 她已经在着手尝试“怎么办” 。 她感到自己觉察的触角开始敏锐起来 , 重复不再是无意识的 , 而是可以被觉知的;自己思路与情绪的细微变化也是可以去捕捉的 。 慢慢地 , 她开始主动在生活中寻找改变的契机 , 试图扭转僵化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 探索和争取全新的关系体验的机会 。 对此 , 咨询师的评论是“咨询师不是要完全满足来访的需要 , 而是让来访看到自己的需要 , 然后来访自己会想办法满足 。 ”她得意地把这句话理解为对自己的行动力和自我效能感的褒扬 。
咨询仍在持续进行着 , 生活也是 。 她觉得自己对心理咨询这件事总算找到一些感觉了 。 咨询师并不是想象中的智者或者大师 , 指点江山 , 一语惊醒梦中人;咨询师创造了一个包容、稳定、有边界的支持性环境 , 承载来访的情绪 , 帮助来访了解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现实困难之间的联系 , 陪伴来访慢慢接近真实自我 , 看清自己内在的感受、想法和需要 , 一步一步思考、领悟、成长 。 说到底 , 改变的真正动力还是来源于来访自身 。
每周一次的咨询再次变成了她琐碎日常的亮点 , 令人期待 。 一次她咨询完 , 在回程的地铁中转站 , 看着眼前步履匆匆的人潮 , 她感慨起来 , 不知道人们都经历着怎样的美好或痛楚 , 这又是在努力奔向何方 。
很久没有读诗了 。 那一刻 , 她记起了学生时代读过的《飞鸟集》里的句子:
“我曾经受苦过 , 曾经失望过 , 曾经体会过‘死亡’ ,
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 。 ”
“先看到自己的需要,再满足自己。”来听听来访者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专业且符合伦理的心理咨询可以建立起信任的合作关系 , 通过对话和沟通 , 帮助我们关注自己的切身感受、思维、情绪、行为的变化 , 调整内在的情绪与认知 , 每次咨询之间自己和咨询师积极沟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从而疗愈心理创伤、帮助个人成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