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按照佛教发展的时间顺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
【楞伽经的伽怎么读 楞伽经白话文】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根据小乘佛教典籍的记载,印度佛教史上共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 。所谓结集,是指释迦牟尼入灭之后,由佛教徒所举行的回忆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并加以谈论、核实的会议 。经过这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释迦牟尼去世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比丘破坏戒律,大迦叶尊者召集500位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
结集首先由优波离尊者背诵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书中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而确定的,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 。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 。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结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 。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长老判定十事为非法 。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结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 。于是,目犍连子帝须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经》 。会后,目犍连子帝须将各派不同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对佛教文献的丰富起了重要作用 。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结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性的描述
- 大喜网看电影 大喜网络用语
- 女生自用是什么梗
- jntm是什么梗
- 堕姬是什么梗
- 怎么剥生板栗 剥生板栗的方法
- 坟地风水怎么看 坟地风水有什么
- 粉印制版画的制作方法 简介粉印制版画的制作方法
- 老面发面的几种方法 老面发面有哪些技巧
- 空调充氟正确方法 正确的空调加氟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