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于8月20日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11月1日起施行 。
这是中国首部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立法的严格程度堪比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该法的出炉不仅是对顶层制度的查缺补漏,还进一步释放出了国家决心整治市场侵害个人隐私行为的信号,将对互联网科技行业造成压力 。
最终版本新变化:个人信息可携带转移
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披露了最终版本全文 。该法案经历了三次审议,三版草案不断加强企业应当遵循最小必要等原则保障个人在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环节的知情权、决定权 。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两版草案相比,三审稿首次增加了个人信息可携带转移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控制权 。
这一规定在最终版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得到落实 。该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个人请求将个人信息转移至其指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转移的途径” 。
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就因数据共享、转移问题打过官司 。例如,2019年初,腾讯就曾指责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多闪等产品在与其微信产品进行合作时,违反诚信原则超范围和违规使用用户的头像、昵称,并擅自将腾讯提供给抖音的微信账号授权登录服务提供给多闪使用;字节跳动则反驳称,“用户的头像、昵称的权益理应归属于用户 。不是腾讯授权我们使用用户的头像、昵称,而是用户授权我们使用他们的头像昵称” 。
此次增加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规定,可以保障个人对其信息控制权和在不同平台转移信息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字节跳动的理由完全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曾撰文指出 。
信息携带权是欧盟GDPR创设的一项权利规定,这一权利被认为能够防止企业利用数据优势形成垄断,体现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决定权 。
在互联网竞争中,先行者常常能利用先发优势,形成用户依赖,从而导致“赢家通吃”的局面,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用户往往难以将个人数据转移到新的平台或产品上面 。有法律研究人士指出,数据可携带代表了“重新平衡”数据主体和数据控制者之间关系的机会,可以打通从大型互联网企业到中小型企业的数据流通通道 。
此外,最终版本还针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非法买卖、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增加明确规范,具体包括: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应当组织对App等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测评、公布测评结果,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App,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等 。
互联网行业面临监管挑战
此次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被视为中国未来互联网行业监管的重要依据 。“这部法律的意义不仅是制度层面的完善,同时也释放出国家下决心整顿数据治理乱象的信号 。”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尤其是伴随数字经济蓬勃起来的互联网行业将面临监管压力 。
【个人隐私保护法最新规定 个人隐私包括什么】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的合规压力已经明显增加 。一方面,App治理行动正在不断深入和巩固,新一轮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也于今年7月26日启动,重点围绕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违反资源和资质管理规定等四方面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哪些人易患抑郁症?
- 八寸蛋糕够几个人吃? 八寸蛋糕够多少人食用
- 放不下一个人的说说 放不下的句子
- 情人节和女朋友分手了怎么过?情人节一个人怎么过?
- 上海算命比较准的地方_如何从笑容中辨别一个人的好坏
- ta在|一个人爱不爱你,这4个方面会告诉你,爱骗不了人!
- 一个人是否深爱你,家里这三个地方,一看便知
- 男孩子小名大全 名字有哪些推荐
- 爱情|放下一个人,不需要删除拉黑,做好三件事就能释怀
- 毛姆|毛姆《面纱》:一个人的强大,从自我觉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