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有时候,爱过一个错误的人,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策划、撰文 / fufu
专业支持 / Shirley
编辑 / KY主创们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向我诉苦,说她感觉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 。
在周围人眼里,她总是性格开朗随和,不求回报地待人 。可她却发现自己对待伴侣很自私 。
比如,明明她心里知道在一起应该互相迁就不该计较太多,对方也是个值得她信任的人,可小到家务约会,大到人生规划,但凡是需要她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得非常抗拒 。
朋友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的人 。
在听她倾诉自己的烦恼时,我不禁联想到她上一段感情经历——总是付出,总是妥协,总是被欺骗和辜负 。
【人格|有时候,爱过一个错误的人,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我本以为如果她能在感情中变得自私一点,会开心很多 。但她现在这样的状态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反而让她十分烦恼 。
我意识到,这种在关系中发生的性格变化,并不是她想要看到的,反倒更像是上一段感情在她的性格上留下的痕迹,让她不敢像过去一样对伴侣毫无保留地付出了 。
生活中这种感觉其实很常见——明明已经从痛苦的过去走出来了,可总有一些时刻,我们可能会猛然意识到,过去那些经历让我们的性格发生了难以磨灭的改变 。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写给她,以及那些曾在某些时刻感到“变成了不喜欢的自己”的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人格|有时候,爱过一个错误的人,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文章图片
人格|有时候,爱过一个错误的人,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文章图片
上一段失败的感情没有改变我朋友开朗的性格,在一段时间的情绪低潮后,她又恢复了往常快乐而自在的样子 。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变,直到她进入另一段亲密关系 。
很多时候,我们期望生活的重创以及挫折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坚毅 。可事实却往往正相反——改变反倒增加了我们的痛苦,让我们觉得“回不去那个曾经喜欢的自己” 。
这种改变又被称为人格伤疤(Rosenström, 2015) 。
“人格伤疤”这一概念来源于抑郁症研究中的伤疤理论 。该理论认为,长期的抑郁症会给患者留下认知、情感、行为,或者生理上的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使得这些人即便被治愈,也比从未患过抑郁的更容易在日后再次发作(Wichers, 2010) 。
不过,生活中会给我们留下伤疤的,远不止抑郁症 。
一项关于失业的研究发现,有过失业经历的人,即便找到了新工作,相比从未失业过的人而言,对生活的满意度总体也会更低 (Clark, Georgellis, & Sanfey, 2001) 。
其他一些痛苦的生活经历也会改变我们,比如,在学校遭遇霸凌的孩子从原本外向开朗的模样变得内向又害羞;被父母抛弃过的孩子从爱冒险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遭受过伴侣精神虐待的人,在日后变得脾气暴躁,阴晴不定 。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比较明显的例子,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是像我朋友这样,平常似乎也与过去没什么不同,只是到了特定的情况或关系中,突然感到仿佛失去了一部分自己曾很喜欢的“我” 。
人格|有时候,爱过一个错误的人,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文章图片
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但“人格伤疤”出现的原因,其实来自于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从过去的痛苦中吸取教训,调整和改变我们之后的行为,以避免未来可能的伤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