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导读: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永恒的遗产,变化的生活”分论坛于2019年5月30日9:00在清华同衡16层中庭举办 。本次专场持续近9小时,15位城乡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分别就各自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永恒的遗产,变化的生活”——2019年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遗产专场于2019年5月30日9:00在清华同衡16层中庭举办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论坛现场
致辞嘉宾:尹稚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首先作为致辞嘉宾发言 。他指出:时代一直在变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迎来了黄金时期 。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意识到:要建构“文化生态”,就不仅仅是遗产本身的问题,还要面临遗产如何走进日常生活、走进新时代的问题 。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推进,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遗产保护的方式与理念也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融入等可以一同发生变化 。
主题报告(上午场)
主持人:霍晓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霍晓卫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助理/副总规划师、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 副局长
宋新潮副局长以“国家遗产线路”为主题,从文物与遗产概念演变、遗产价值认知谈起,阐述了国家遗产线路的产生背景和示范意义 。
他指出:文物与遗产的内涵和外延日渐丰富,经历了从单体到复合、从静态到动态的演变过程,“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或“遗产线路”的概念,因兼顾文化与自然而被广泛接受 。在这样的语境下,遗产价值在最初科学、艺术、历史三大价值的基础上,拓展出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甚至经济价值,走向对突出普遍价值的提炼 。
美国的“国家历史步道”体系强调移民国家认同感的培养,日本的“日本遗产”项目强调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对我们的国家遗产线路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近期我国推出的国家遗产线路工程,不再局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六个要点,而是力图从国家视角来讲述一个“完整故事” 。
我国的国家遗产线路,指的是分布在中国境内、反映中国在漫长历史时期内不同地域间交流和迁徙的路线,其活动内容包括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经济交易、政治往来等 。报告中介绍的“河西走廊”、“大运河(江南运河段)”、“长征遗产线路”等示范项目,战略意义重大,推动时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构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无痛人流后注意事项 无痛人流后如何保护子宫
- 龙岩天宫山介绍 龙岩天宫山简介
- 用手机最后三位号码算命_2020年清宫图生男生女表预测
- 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演员表 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演员表简单介绍
-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如何保养
- 宫口松弛的原因是什么
- 双子宫会遗传吗
- 宫保鸡丁炒制方法 宫保鸡丁怎么炒制
- 浙江省余姚什么文化遗址 浙江省余姚的文化遗址简述
- 亚楠镇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