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 , 所有人都扭头看向老总 , 老总瞬间尴尬不已 , 原本热热闹闹的讨论 , 也瞬间冷了下来 。
老话说 , 人活一张脸 , 树活一张皮 。
凡事戳破 , 其实不叫直率 , 而是没眼力见 。 让别人尴尬的同时 , 也会让自己陷入窘迫的境地 。
学会适时沉默 , 给人留面子 , 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
教育大家蔡元培一生见多识广 , 在教育界和美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建树 。
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 却低调谦和 , 从不开口让别人为难 。
1935年 , 伦敦举办中国名画展 。 蔡元培、林语堂和法国汉学专家伯希和应邀参与选画 。
伯希和自认为是中国通 , 于是就在博物馆内滔滔不绝:
“这幅画画色不错 , 一看就是名画!”
“那一张徽宗鹅我一看便知是真品 , 你们可能不懂 , 要想鉴别真假 , 就要看印章以及墨色!”
“这幅山水画深得我意 , 就选它了!”
偌大的博物馆内 , 充斥着伯希和的夸夸之谈 。
此时站在一旁的蔡元培 , 明知伯希和有意显摆且漏洞百出 , 却也只是轻轻点头 , 并不揭穿 。
有句话说:饱经世故慵开口 , 看破人情但点头 。
洞穿世事是一种能力 , 知而不言却是一种莫大的智慧 。
一个有修养的人 , 一言一行之间 , 绝不会让他人难堪 。
因为他们明白:
给别人留面子 , 就是给自己挣面子;给别人留余地 , 就是给自己挣天地 。
看破不说破 , 看穿不拆穿 , 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
本文图片
03
知理不争辩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辩 , 否则别人会搞不清楚谁是傻瓜 。 ”
成熟的标志之一 , 就是不再执着与人争个高低上下 。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
有一次 , 他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 。
有个人在评论区留言说:“你写的都是什么垃圾文章?”
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 , 被人说成“垃圾” , 老杨又气又急 。
他愤愤不平地回复:“如果我文章写得有什么不对 , 欢迎指出来 。 ”
结果对方理直气壮地说:“这种垃圾谁看得下去!”
老杨越想越气 , 打了长长的一段话准备回击 。
但在发送之前 , 他突然笑了 。
他意识到如果继续争辩下去 , 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只会与人互骂的喷子 。
周国平说:“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 ”
很多时候 , 你越是争辩 , 别人越是嚣张 。
与其纠缠不休 , 不如选择视而不见 。
综艺《我们的师父》上 , 刘宇宁问美食家蔡澜:
“如果有人在网上骂您 , 您怎么看待?”
蔡澜的回答辛辣又不失干脆:“对对方最大的侮辱就是不回答 。 ”
就像俗语中说的那样:狗咬人一口 , 人总不能反过去咬狗一口 。
你站山巅 , 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海洋 , 他在山腰 , 却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 。
停在原地与人纠缠 , 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
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 比什么都重要 。
▽
朱自清先生说: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 , 用得好时 , 更是一门艺术 。 ”
成年人的世界里 , 需要的不是随口张来的评价、居高临下的指点、你死我活的争论 。
而是恰到好处的分寸 , 和恰如其分的沉默 。
人生如棋 , 落子无悔 。 多听少说 , 学会闭嘴 。
【刘醒龙|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托马斯·沃森|成年人最高级的交往:不轻信、不轻诺、不轻视
- 成年人最高级的交往:不轻信、不轻诺、不轻视
- 内心强大|成年人的处世良方:内心强大
- 闺蜜|成年人的高级自律:少管别人
- 成年人的高级自律:少管别人
- 情侣相处,明明不爱了,为什么还不愿意分手?
-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藏在“三七定律”里
-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藏在“三七定律”里
- 邓小琪|如此和你相处的男人,多半只是生理上需要你,内心并不爱你
- 如此和你相处的男人,多半只是生理上需要你,内心并不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