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刘醒龙|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本文图片

作者:洞见Leyla
饱经世故慵开口 , 看破人情但点头 。
印度古代哲学家白德巴有一句名言 , 曾经流传许久:
“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 ”
人与人交往 , 张开嘴巴就收不住的人 , 看似能说会道 , 其实最无成效 。
能忍住口舌之欲 , 是成年人最大的聪明 。
01
知人不评人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
老张和发小老李相约喝酒谈心 。
酒过三巡 , 兴致正浓 , 老张问老李:“认识这么久 , 你觉得我有什么缺点要改吗?”
原本只是笑着随口一问 , 没想到 , 老李却真的痛斥起对方缺点:
“你脾气不好 , 打牌牌品差 , 斤斤计较 , 抠门 , 三五年不添件新衣裳……”
老李犹如竹筒倒豆子 , 噼里啪啦将内心话统统说了出来 。
对面的老张 , 笑容却渐渐消失 , 眼睛也耷拉了下来 。
本来开开心心的一场聚会 , 最后也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
王小波说:“口沫飞溅 , 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 , 层次很低 。 ”
人生在世 ,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直白地拿出来议论 。
有时你随口的一句评价 , 可能扫了别人的兴;无心的一句论断 , 就会给对方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 。
作家刘醒龙从小就热爱文学 , 高中毕业后 , 他被派到冲水库当施工员 , 每天下班 , 其他工友都会相约四处玩乐 , 只有刘醒龙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奋笔疾书 。
可是 , 刚刚开始尝试写作的刘醒龙 , 文笔尚未成熟 , 稿件常常会被退回 。
每当寄出去的稿件被退回到收发室时 , 二百来号人的小厂里很快就尽人皆知 , 工友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
一开始 , 刘醒龙对这些闲言碎语并不放在心上 。
直到有次 , 手稿又被退回 , 有位工友当着大家的面 , 大声说他压根不适合写作 , 是一个没用的“坐家” 。
这句话 , 深深刺痛了刘醒龙的心 。
他不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 认为自己是一个“写作天赋极差的人” , 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文学之路 。
多年后 , 刘醒龙通过自己的努力 , 靠着《天行者》成功获得茅盾文学奖 , 可那曾经被人贬低的痛苦经历仍旧深埋心中 , 让他久久无法忘怀 。
钱钟书先生说:
“那些窃窃私语 , 就像饭里的沙砾或者生鱼片里没有剔干净的刺 , 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 。 ”
随口而出的一句恶评 , 好比子弹 , 打在一个人心上 , 就是难以弥合的伤 。
成熟的人 , 都懂得知而不言、言而有度 。
别人的生活 , 无论好与不好 , 保持缄默 。
别人的选择 , 无论对与不对 , 予以尊重 。
不轻言 , 不妄议 , 不置评 , 是对别人最好的体贴 , 也是为人最大的善良 。
刘醒龙|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本文图片

02
知事不声张
生活中 , 有些人总是急于表现自己 , 遇事不吐不快 , 完全忽略别人的感受 。
但结果往往是 , 说的越多 , 错的越多 , 造成的矛盾也越多 。
媒体人@武小五 , 讲过他一个朋友的故事 。
有天他们公司来了一群客户 , 由老总带着在公司内参观 , 他也跟随其后 。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 但是在经过仪表控制室时 , 客人们看见仪表板上有两个指示灯一闪一闪 , 就问:“这个指示灯为什么会闪?”
老总回答:“等液体达到临界点 , 它就不闪了 。 ”
众人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 站在一旁的朋友 , 却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不是的 , 那个灯坏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