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二 )


咨访关系也不例外 。
心理咨询师面对求助的来访者 , 建构出一种积极正向的成长性关系 。 可是 , 来访者必须按时付费 , 才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关系才能够得以实现和延续 。
听起来 , 有一个事实似乎牢不可破: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 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 。
的确 , 关系是有条件的 。
和很多规则一样 , 关系有边界、设置和前提 。
我们都在寻找与自己同频和匹配的关系 , 我们在关系里带着自己的需求、自己也不了解的未成完情结、投射、童年愿望和价值取向 。
有边界的关系 , 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对自己无条件地放纵 , 也不会对他人无条件地克制和容忍 , 这需要我们不断成长自己、学会关注和理解他人 , 对复杂性有足够的包容和了解 。
我们深谙世界和人性的规律 , 在有设置的关系内 , 有边界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
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所以 , 可以这样说 , 关系是有条件的 , 但爱可以无条件 。
因为每一个深刻地了解爱的含义、真正具有爱的能力的人 , 是可能做到无条件的爱他人的 。
爱是不求回报的 。
心无挂碍和索求的人 , 可以无条件地爱另一个人 。
若能如此 , 即便那些曾经彼此照亮过生命却终远去的人 , 我们也可以做到不迎不送,用感恩的心去看待 。 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 如同藏金于山 , 藏珠于渊 。
爱的本质是自由 。
很多时候 , 我们对生命中的人强加了自己的期待 , 他们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为处事 , 应该以我们自己期待的样子在我们生命中出现 。 增加了需求和期望的爱 , 自由就减少了 。
爱是尊重生命本身 。
当我们对生命本身有无条件的爱时 , 才能够如实地爱它自然显现的样子 。
抛开社会体系中的价值排序来看 , 每一个生命本身就五彩斑斓 , 独特而美丽 , 无论它是否残缺、带有遗憾 , 都有独立的存在价值 , 都配得到全然的尊重和爱 。
爱是对人生有充分而深刻的了解、进而生出悲悯和博爱 。
如同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面对来访者 , 有一个如同星辰大海一般广阔的容器 , 可以承接来访者各种不具适应性的表现和行为 。
因为咨询师深深地明白 , 所有不够好的表现和行为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痛和伤痕 。
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无条件的爱 , 从爱自己开始
不求回报地爱自己和他人 , 给予自己和他人全然的自由 , 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 , 听起来好难 , 似乎蕴藏着很高深的功课一样 。
其实 , 要做到这一切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足够爱自己就可以了 。
我们与外界的关系 , 本质上都是与自己关系的投射 。
所以 , 无条件的爱 , 需要先从改善对待自己的态度、改善与自己的关系开始 。
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无条件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对自己不满的人 , 会假爱孩子之名 , 将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 并以自我牺牲的姿态进入拯救者角色 。
可是 , 这并不能真的拯救孩子 , 只是在实现自己的掌控感 。
孩子需要成长 , 而成长是需要很大的内在力量的 。
对孩子不断投射焦虑和不满 , 会剥夺孩子的内在力量、不断在孩子内心制造这样的声音:我是不好的 , 我太差劲了 。
不爱自己、不肯接纳自己的人 , 也会对外界有强烈的苛责和否定 , 从而蔓延到与伴侣的关系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