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河北清河县一家电影院发布的免费观影活动信息 , 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 该影院称:观影者可以带“家中老人(1970-1985)”免费观影 , 引发不少中年人主动转发和自我解嘲 。 对此电影院回应称 , 确实“就是一个调侃” , “初衷是希望小一辈带父母来看电影 。 ”
本文图片
影院消息截屏
这个解释感觉又是给70后、80后补了一刀 , 虽然人家不叫“老人”了 , 但是强调:你们已经到了“由小一辈带父母看电影”的年纪 , 又狠狠戳了中年群体敏感的神经 。
按照普遍标准 , 60岁才算是真正进入老年时代 , “1970-1985”出生者显然不在此列 。 但就像每个时代的年轻人 , 都迫不及待地认为他们的父母“老了”一样 , 这一代的年轻人 , 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给长辈贴标签 。 所以 , 70后、80后们的这次刷屏 , 与其说是自我调侃 , 不如说一次是“不服老”的争辩 , 与被贴了“老年”标签之后的一次反抗 。
“希望小一辈带父母来看电影” , 这话虽然不中听 , 可是这一说法的确有数据支持 , 2021年的一项电影观众调查结果显示 , “40岁及以上的观众仅占11.2%” , 这一年龄段恰好将“1970-1985”出生者基本涵盖在内 , 40岁以上的人不爱看电影 , 或者说缺乏看电影的足够条件 , 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
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 , 但能大概看得出来 , 参与刷屏的中年人 , 多属于文化、影视、媒体等行业的从业者 , 他们对电影的关注度 , 甚至要高于不少年轻人 , 消费电影的频次 , 也会高于平均数 , 他们不是被动地被带着看电影 , 更多时候看电影是一种主动行为 。 这些从业者人数加在一起虽然也不少 , 但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 , 更多沉默的中年人 , 才是“大数据”主要构成者 , 他们的确需要更多的刺激条件 , 一年当中才有可能多进几次影院 。
河北这家影院发布的信息虽短 , 但所包含的“老人”、“免费”这两个关键词 , 却反应了这一带有娱乐性质新闻背后一些现象:中老年人观影频次少只是一个方面 , 另一个方面是 , 生存或养老压力大 , 电影票价偏高 , 电影内容过重倾斜于年轻人等 , 这些都给中老年人观影 , 造成了无形的门槛 。 真正好的市场 , 不是靠“免费”推动的 , 而是靠全年龄段受众的主动消费 , 才能制造出真正的繁荣 。
拿河北这家影院的通知刷屏、开玩笑 , 其实算不上一种“心理焦虑” , 70后、80后这两代人 , 受成长环境与文化氛围影响 , 在心理层面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理想主义 , 不承认自己“老了” , 除了确实年龄未达“老人”标准外 , 对于过去“纯真年代”的怀念 , 还有一种“拒绝成长”的心态 , 决定了他们会以更年轻的眼光来看待自身 。
【河北|马上评|带“80后老人”看电影:中年人多久没去影院了?】比起需不需要年轻人带着看电影 , 以及如何让中老年人更多地看电影 ,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 行业与社会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 把“非主流观影人群”吸引到影院中来 , 当他们可以在电影中 , 真正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 , 像河北这家影院所发布的通知 , 就不会引起舆论的波澜了 。 电影面前 , 人人年轻 , 这是电影与观众之间 , 最有魅力的一种联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钱钟书在《围城》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内容:“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恋爱谈得再好,只要走进婚姻,便马上换了一种全新的内容
- 如今的起点玄幻畅销榜 力压天蚕土豆,超越爱潜水的乌贼,莫入江湖新书口碑逆袭,评分9
- 人到晚年,去亲戚家串门,做到“三不评”
- 感谢贫穷|“感谢贫穷”,其实是感谢奋斗|九派时评
- 欢乐颂3|豆瓣评分4.7,《欢乐颂3》的“五美”真的有点让人看不下去
- 爱情 网易云热评:我不配被爱,也不配爱别人,一生只配孤独
- 今日影评|多少家庭,需要这样一个“爱的解释”
- 刘醒龙|成年人相处潜规则: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知理不争辩
- 偷窃|投资百万南瓜频遭村民偷窃,别让农业创业者流泪|新京报快评
- 看到公司女神在发圈 看图猜成语,答案请发在评论区,原来是我穷的叮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