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40岁以后,学会沉淀


叶圣陶|40岁以后,学会沉淀
本文图片
作者:洞见pumpkin
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 , 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
水之清澈 , 在于懂得沉淀;
山之厚重 , 在于懂得蓄势 。
生活也是如此 , 洗尽铅华 , 方显圆润光芒 。
人生过半 , 唯有在岁月磨砺中沉淀 , 才能坚定自如地走好余生 。
01
沉淀经历
一个杯子 , 当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 , 人们会说:“这是牛奶 。 ”
装满油的时候 , 人们会说:“这是油 。 ”
只有里面空无一物时 , 人们才看到杯子 。
人到四十 , 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经验 , 如果因此志得意满 , 往往就会迷失本心 。
虚怀若谷 , 永远保持空杯心态 , 才不会被一时的风光遮望眼 , 不会为一时的得失累于心 。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在语言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 然而在他看来 ,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者 。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 他主持汉语课本的编审工作 , 张中行是其中的一员 。
初到北方 , 他普通话不是很标准 , 为了规范行文 , 他多次向张中行求教 。
见对方是自己的领导 , 又是享誉国内的大师 , 出于敬重 , 张中行不敢动笔直接修改 , 只是委婉提出了意见 。
可叶圣陶却谦逊地表示:“不必客气你直接改 , 有什么不妥都改 , 千万不要慎重 。 ”
叶圣陶觉得不妥之处 , 也会先征询他的意见 。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 叶圣陶从不恃才矜己 , 不居高自傲 , 始终虚心治学 , 谦卑处世 。
林语堂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在世 , 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 , 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 , 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 , 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 , 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 ”
人到中年最大的自觉 , 是将光华敛于内而藏于心 。
有才智而不炫耀 , 有声望而不张扬 , 才是阅历沉淀过后的淡然 。
叶圣陶|40岁以后,学会沉淀
本文图片
02
沉淀心态
看过一个小故事 。
有个男子三十岁的时候辞掉了安稳的工作 , 和朋友一起创业 , 刚开始市场前景不错 , 他踌躇满志 , 想干一番大事业 。
可没过多久 , 受环境影响 , 行业越来越不景气 , 公司穷到连工资都发不起 。
精神一度崩溃的他 , 前去拜访禅师 , 禅师带他来到院子里 。
院子里有两棵树 , 一棵郁郁葱葱 , 一棵已经枯萎 。
禅师指着这两棵树 , 问他:“这两棵树是荣的好 , 还是枯的好?”
男子说:“当然是荣的好 。 ”
禅师笑了笑 , 没有回答 。
男子疑惑问道:“枯的好?”
禅师看着他 , 缓缓说道:“枯也由它 , 荣也由它 。 世间万物 , 荣枯自有其道理 , 不必有分别心 。 ”
树有荣枯之患 , 人有得失之忧 。
年到四十 , 人生半坡 , 丰年有时 , 荒年有时 , 高歌猛进有时 , 命途多舛有时 。
人生起落无常 , 难以预料 , 不如放平心态 , 在跌宕起伏之中 , 沉淀自己 。
得意时不猖狂 , 失意时不绝望 , 只要一直前行 , 终会穿越黑暗 , 见到微光 。
正如林清玄所说:“乐来欢喜 , 苦来甘愿 。 ”
在走过时光的平平仄仄后终明白 , 凡尘过往 , 不过过眼云烟 。
得之淡然 , 失之坦然 , 才能在中年的时光里 , 以一颗不惑的心态 , 守得云开见月明 。
叶圣陶|40岁以后,学会沉淀
本文图片
03
沉淀感情
年轻时 , 沾沾自喜于朋友遍天下 , 别人释放点善意 , 自己便交付真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