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实是少数派( 三 )
文章图片
如何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
自知之明中的“自己”,究竟指代什么?有人说,自己就是自己,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文章图片
其实,“自己”也有好几个,不能混为一谈 。
心理学家为了便于辨析自我认知体系中几大并列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给出了“人格三分说”:本我、自我和超我 。
本我,有点相当于我们说的“赤子之心” 。
头脑尚处于纯白和混沌的婴孩,除了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外别无他求 。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饮水,一切为了满足维持生命的各项门槛条件——本我追逐的是“快乐” 。
超我,相当于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合力塑造的人格,当然也包括个体良知和理想 。
理论上的超我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有一定道德情操的社会人——超我追逐的是“理想” 。
自我,才是通常情况下我们感触最深、交流最频繁的人格,我们从小到大的思索、洞察、阅历、记忆、决断,都是交给它处理加工 。
自我像一个脚不沾地的服务生,既要哄着本我高兴,又要满足超我的限制框架不被突破——自我追逐的是“平衡” 。
文章图片
自知之明,是要对这三部分做出精确的划分和体悟,要明确知道本我的需求层次和满足条件,适当压制和删改,使之达到知足常乐的圆融境界;
对超我的规范性要求则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正填补;对本我则应该强调客观评价,估量准确,既不自我设限,也不过分拔高 。
有自知之明是自我认知的较高境界,只要通过科学的心态调节方式,就能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自身水平 。
这对于减少焦虑、愧疚和逃避心态都是极为有利的 。
[1] 郑素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2] 杨仁兵,郭本禹,陈劲骁. 精神的结构:阴阳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J]. 心理科学,2021.
[3] 赵冬梅.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 南京师大学报,2009.
【弗洛伊德|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实是少数派】[4] 宦苏芹. 浅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 心理月刊,2019.
-END-
策划:凌辰
作者:王凡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你且悄悄努力,慢慢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一个人开始变得强大的5种迹象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