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想吃土,就一定要避免情绪化消费


消费|不想吃土,就一定要避免情绪化消费
本文图片
同事常常和我们谈到他太太的消费 , 说已经不是冲动两个字能形容的了 , 她完全就是在为情绪买单 。
不开心了 , 买包买衣服;
看小红书里别人穿得漂亮 , 她也跟着下单;
别人家孩子有啥 , 那必须也给女儿安排上呀 。
同事太太已经40岁了 , 还会为了流量明星打榜花钱 。
每每谈到这些 , 同事就摇头 , 太太购物完全就是“跟着感觉走” , 常常买没必要的东西 , 办各种会员卡 。
女同事就笑: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消费|不想吃土,就一定要避免情绪化消费
本文图片
的确 , 人有情绪的时候 , 最爱干的事情 , 就是吃东西和买东西了 , “买买买”为人类找回生活中的平衡点 , 寻求满足感立下了汗马功劳 。
女性投资社区Vestpod的创始人Emilie Bellet说:“购物是由你在某一时刻的感受所引导的 。 当你买东西的时候 , 你会得到一点多巴胺的刺激 , 这让我们有一种控制感或快乐的感觉 。 ”她对人们在疫情期间花更多的钱在可自由支配的购买上并不感到惊讶 。 “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 。 ”她说 。 “你收到一个快递 , 里面有一本书或一件衣服 , 这也许是你一天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 ”
【消费|不想吃土,就一定要避免情绪化消费】购物的确是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 但话又说回来 , 长期为情绪买单 , 钱包受不了啊 。 更何况商家早就认识到了情绪化消费的威力 , 用尽了心思来打动消费者 , 咱们一不小心月底就要吃土了 。
买东西能让人快乐 , 但这种快乐大多数时候却是短暂的 , 尤其在自己买了一件并不实用的东西时 , 快乐消失得就更快了 。
购物狂之所以不停地买 , 就是因为每次购物能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太短暂 , 他们通过疯狂地买 , 来维持这种快乐 。
鲍曼在其社会学新著《工作、消费与新穷人》中说:“现在是消费美学占据了过去由工作伦理曾经统辖的位置 。 对于经过消费者训练而成功毕业的人来说 , 世界是一个由可能性构成的巨大母体……世界及其所有碎片都由它来评判——诱发欲望的能力 。 ”
而其实 , 人完全可以不被外界诱惑 , 让自己快乐、充实起来的办法有很多 。
消费|不想吃土,就一定要避免情绪化消费
本文图片
我身边好多年轻时候爱购物的女性 , 在人到中年的时候 , 开始断舍离 , 过极简生活 , 她们说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滋味 。
这反映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心态的变化 , 她们在年轻时工作压力大 , 通过购物来释放压力 , 感觉这样是“对自己好一点” , 让自己心情平复 。
到了中年 , 什么都有了 , 不再有那些生存压力的时候 , 心态放松很多 , 心舒展了 , 对物质的欲望反而就降低了 , 这时候的人发现生活中好多比购物有意思的事情 , 有的在养花 , 种了满院子的花草和多肉 , 有的在练普拉提 , 甚至去考了教练证 , 有的在研究美食 , 随便做做就是一桌大餐 。
享受生活本身 , 真的是比购物带来的愉悦长久太多 。
纪录片《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里说 , 外界在引导我们过怎样的生活 , 告诉我们如何过高品质的生活 , 引导大家高消费 , 而人在购买的过程中 , 欲望越来越多 , 总是努力得到更多 , 但这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 因为感知幸福、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 , 这也是为什么乐透中奖者很痛苦 , 私房屋主有3个车库还要继续买车的原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