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者|把谈判的饼做大之前,你需要把内心的饼做大 | 谈判者的内心重塑( 二 )


有一个很现实的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做“双输” 。
桔梗我一向认为“双赢”这个词本身有些许虚伪或造作的意思(“互利”这个词更合适),是不是相信谈判有“双赢”的结果,这一点见仁见智;
但“双输”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一定是谈判最不希望见到的结果;
或者说,也许“谈判思维”无法让你的谈判结果变得最好,但我希望它一定能避免让你的谈判结果变得最差 。
谈判者|把谈判的饼做大之前,你需要把内心的饼做大 | 谈判者的内心重塑
文章图片
3 另一种荒谬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满足感 。
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满足感 。
谈判者也不例外 。
“饼不够分”,这意味着有限资源的客观条件,无法让谈判双方都满足 。
好吧,那就把饼做大 。
“把饼做大”,这已经是一句老生常谈了 。
在哈佛谈判工程里,所谓“把饼做大”,意思是当谈判双方发现现有资源不够分配的时候,他们会有创新性地挖掘更多的资源,把其放在谈判桌上 。
这里的道理很简单,既然都不满足,那就想办法增加资源来让你们都满足 。
听上去,这种“谈判思维”很美好,但却同时带来了另一种荒谬 。
当我和你要分桌子上的十元钱,我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多分点 。
也就是说,我觉得只有分到6元才能满足,而你也是这么想的 。
显然,五五分,谁都不满足;
其它的分法,则只能有一人满足 。
好吧,让我们“创新性”的挖掘更多的资源,从别的地方又搞来了十元 。
此时对资源总数二十元做五五分,我们每人都能拿到十元钱,照理说这比之前你我心中的“6元”满足度要好太多,我们应该都满足了吧?
真实环境下,双方就此满足的可能性并不大 。
更可能的结果是,我们就谁该拿到11元而继续争执 。
谈判者|把谈判的饼做大之前,你需要把内心的饼做大 | 谈判者的内心重塑
文章图片
4 未来预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在他的心理课上提出一个问题,
下面两个人,哪一个你觉得幸福满足感更高?一个是刚刚彩票中了一百万美金的幸运儿,另一个是刚刚因为事故做了截肢手术的倒霉鬼 。
课堂上的学生都认为,肯定是那个中奖的幸运儿更幸福、更满足啊!
然而,这个例子被丹尼尔教授做过详细的心理实验统计,统计结果和大家所认为的完全不同 。
结果显示,在中奖和截肢两件事发生一年后,这个幸运儿和倒霉鬼两人的幸福满足度指数,都回到发生事件之前的数值,毫无差异 。
丹尼尔教授在他的著作“偶遇幸福”一书中写道,
人作为高等生物区分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特性在于,未来预期 。
当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是美好的,我们就会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当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我们就会感受到不幸和不足 。
丹尼尔教授认为,无论是“美好预期”还是“悲观预期”,我们的内心都过于夸大了 。
这是因为,“认为幸福和满足来自对未来的预期”是一种误解 。
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如我们的生命还剩最后十分钟,你会做什么?
是赶紧去把珍藏了多年舍不得喝的酒打开一饮而尽?
是赶紧去把买了十年都舍不得戴的首饰马上穿上?
是现在就冲进老板办公室把这么多年对他的怨气都一吐为快?
是马上开车去那家馋了多年的饭店大快朵颐?
是立刻对那个多年不敢开口的心上人一诉衷情?
还是马上去跟这辈子都没有说过“我爱你”的老爸说“我爱你”?
扯远了,让我们结束这个实验,你的生命很健康,你还能活很久;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