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但借由散文成为女性情感共同体( 二 )


本文图片

周晓枫(左)
在《我跳舞 , 因为我悲伤》中 , 冯秋子写了她从一个38岁前从未跳过舞的人 , 后来通过跳舞 , 重新感受自己的身体 , 认知自我的过程 。 她动情分享了当年进入著名舞蹈艺术家文慧的工作室的经历 , 也讲述了文慧的舞蹈思想、精神理念如何同自己的个人精神成长交相辉映 , 以及舞蹈对于她具有的特殊意义——舞动过程中那种和缓而富有弹力的韧性 , 连接着女性的自由 。 “在肢体和心灵的修习中 , 一点点地找寻人原本的意义 , 存活的意义 。 ”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但借由散文成为女性情感共同体
本文图片

冯秋子
脱不花的散文处女作《相亲记》也收入书中 , 她将这段曾经每周一到两场的相亲经历讲得欢脱、幽默:“‘人过三十天过午!’在这句生日祝福的鞭策下 , 那种结婚生娃的紧迫感突然就从我父母那儿变成了我本人的内驱动力 。 相亲 , 就从一个二十多岁时有事没事撒一网的娱乐频道 , 变成了一个需要主动大力发展的健身频道……”
她当然意识到女性在相亲市场中被物化的身份 , 但并未因此悲伤 , 反而自嘲:“好好解决问题 , 争取早日转正 。 ”相比令人啼笑皆非的相亲经历 , 她在现场说得更多的是那一场场相亲的幕后参与者周晓枫:“这篇《相亲记》就是在周晓枫的要求下完成的 , 那时她还是《人民文学》的编辑 , 为了我的人生大事 , 她放下了手头的文学工作 , 每场相亲都亲自陪同 , 有时不止自己 , 还呼朋唤友 , 最多的一次相亲竟然去了8个女友 。 ”相亲不仅没有成为负担 , 反而成了那段时间脱不花的一大乐趣 。 后来脱不花终于抓住周晓枫不在场的机会 , 相得良人 , 步入了婚姻殿堂 , 对此 , 周晓枫打趣说:“我耽误了你前半生 , 但是没有耽误你的后半生 。 ”脱不花也表达了自己对女性写作者的身份和角色的理解:“男人是领地意识 , 要么是打赢了 , 牛了 , 要么是打不赢 , 服了 , 就是这两种 。 而女性是采集者 , 她要跟着成熟的果树走 , 所以她更容易穿越边界 , 她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 ”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但借由散文成为女性情感共同体
本文图片

脱不花
张天翼的《欢情》 ,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篇“狗粮文” , 少年人的热恋甜蜜和诗意交织缠绕 。 她颇不好意思地说这确实是一篇“沸腾”的文章:“在长达五六年的热恋里 , 我的整个身心都在咕咚咕咚冒着泡泡 ,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要写一封情书 , 随身都带着便签本 , 以便灵感到来时 , 把情话写下 , 然后闲时将这些小纸条折起来寄给男友 。 ”这篇文章便记录了她沉浸于恋爱中的心绪 , 也彰显了女性在情感中的活力 。 她表示:“现在让我写这样的文章 , 我是死活不写了 , 有时候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狂热、这样的烙印、这样纯粹的疯狂 , 可能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 我就把它写成了这篇文章 。 就像你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 会非常新奇 , 你刚进入爱情这个情境时 , 你会觉得到处都是奇花异草 , 非常有欲望和冲动把它写下来 , 然后当你在里面安了家 , 就都习以为常了 , 就不会是这篇文章里这种狂热的沸腾的状态了 。 ”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但借由散文成为女性情感共同体
本文图片

张天翼
在这本散文集中 , 张莉也特别编选了关于女性之间深厚情谊的篇目 , 《回头的路》是青年评论家行超的作品 。 这篇散文写了奶奶和一个被称为“宏明妈”的老朋友之间的友情 , 奶奶在过世前同她约定:“我走的时候 , 你来给我穿寿衣 。 ”交代完之后奶奶溘然长逝 , 出殡那天 , 众人都沉浸在葬礼的繁文缛节中 , 只有“宏明妈”静静地不发一言 , 整个上午一个人默默地叠着纸元宝 , 白色的、金色的 , 铺满了整张床 , 守护着她们间的彼此嘱托和信诺 。 行超说:“奶奶的去世 , 她的那位朋友内心是非常沉痛的 , 但她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 , 女性之间的友谊可能并不在于平时要说什么 , 可能就这样没有太多的话 , 最后只是像‘宏明妈’这样默默送一程 , 正是她们所能想到的、几乎是唯一的爱的方式 , 让我觉得特别震撼和感动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